昨天,我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虽然窗外冷风凛冽,但纷至沓来的爱心电话却让工作人员感受到无限温暖。
昨日早报《残疾人企业家争当“博爱之星”》一文刊登后,一早就有读者打进早报热线,请我们转达对丁红心善举的敬意,呼吁社会各界一起来关注残疾人。同时,宁波、义乌、杭州的一些企业也相继打进电话,表示愿为残疾人朋友捐款、捐物。
由于此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将对抽中区域的所有6岁以下儿童进行“健康普查”,对小朋友来说,这等于是一次免费的全面体检。昨天,记者对调查组中的两位资深儿科专家进行了访问,她们也对儿童残疾预防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贵人说话迟”其实不科学
“如果孩子智力有问题,越早发现越好。”浙江省儿童医院的黄新文主治医师是调查组中儿童智力专业的专家,她说,语言发育不好,其实就是一个信号,但有人认为“贵人说话迟”,对此不加重视,而等孩子过了2岁,才发现怎么教,孩子都发不准音了。
在智力落后总人数中,轻度智力落后约占75%,这一类的智力落后人数最多,但经教育后能从事简单工作。因此早期干预是防残的重点。比如说话晚,行动迟缓,出生后一岁半了还不能站立,六七岁还不能拿杯子喝水,家长就要注意了。
早期干预应在3岁前,最迟不要超过6岁。3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快时期,各种良性刺激对大脑皮层发育十分有利。如果到学龄期才进行干预,效果就远远不如了。
别把孩子的残疾“藏”起来
儿童健康普查当然是好事,但对个别有智力落后儿童或者聋哑儿童的家庭来说,未必乐意了。黄新文认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世俗偏见,特别是农村地区,认为谁家有个这样的孩子是“造孽”,担心被人指指点点。
她指出,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来说,他的命运取决于家庭的努力。只有家庭才能最早发现智残儿童,通过社区帮助家庭发现一些问题,但是如果家庭把智力落后孩子“藏起来”,社区也无计可施。
聋儿早发现才能逃离“哑”
“在进村入户给小朋友进行健康普查的同时,也希望能让家长们更多地了解预防儿童残疾的知识。”浙江省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医生于民是调查组中儿童言语专业的专家。她说,其实“十聋九哑”或把聋儿称“哑巴”都是对聋儿的错误认识,绝大多数的聋儿其发声器官是正常的,不会说话是因为在学说话前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失去了听力,从此再也听不到说话声音,没有说话的机会,成了“哑”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充分利用残余的听力,及早介入,进行科学的听力和语言训练。
耳聋给儿童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障碍,而且还有心理方面的影响,早期发现小儿耳聋并采取适当的康复措施,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常识,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欢迎您继续参与“博爱之星”评选。热线电话85126529,电子信箱ldj@zjcl.com.cn,欢迎热心人士和单位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