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流动收费引发热议》一文引起众多读者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一些教师来电诉说一个更“心酸”的流动故事:或出台文件禁止他们走,或扣押档案、包括家人档案,或出动校长、局长、乃至组织部长竭力挽留,只因为他们身份特殊: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赛过黄金
特级教师,这种资源稀缺,在所有教师中只有千分之几的比例,余杭7000多名教师中,特级教师不到5位。这种资源的再生速度也很慢,通常培养一个特级教师,需要10-15年,这使他们的流动成为高度敏感地带。在优质教师资源紧缺的今天,这部分人群理所当然地成为争夺的焦点。同时,特级教师的分布更加不均衡。例如杭州大市共拥有150名左右的特级教师,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如杭二中、学军中学、十四中、天长小学,多的时候一校就拥有10名左右的特级教师,而隶属于杭州的桐庐、临安、淳安,一县(市)的特级教师至今为零。
攻守大战日趋激烈,乃至出现“一人出走,牵动一城”的局面。
离开,因为不想再吹风沙
人到中年的陈江明终于在杭州落了户。但他没想到,他的新家会迎来这样一位特殊的客人:甘肃张掖市市委组织部部长。原来陈江明正是从张掖市第二中学“出走”的特级教师。千里迢迢赶来的组织部长,名为“探望”,实为“劝说”,并许诺会“弥补损失”。原因很简单,“在我们当地1万多名教师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只有15位,其中中学特级教师大约只有5-6位。”
陈江明的老家在祁连山下。他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然后回到张掖市第二中学做了一名普通教师。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当地学校的栽培,他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2003年,他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杭州一所中学面向全国引进特级教师,由此与杭州结缘。
人过中年,为何还要离乡背井?“要说待遇,其实相差不大,在我们当地,特级教师颇受尊重,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远远超过一般工人了。”“可人总是要求发展、求上进的。想要提高,就不能老在一个地方呆着。杭州的整体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要高一些,我感觉不断学到一些东西,更开心,更有成就感。”而另一个促使陈江明下决心离开的原因更朴实:“西北的自然气候太差了,风沙很大。”自古以来,他的老祖宗就不断往内陆迁移,寻找水草丰美之地,“我不想我的孩子再吹风沙了。”
同样的故事,在浙江省内也时有发生。特级教师王崧舟2001年从上虞离开时,“是光着身子一个人出来的”,至今他的档案还“留”在上虞。想起当年的“出走”,他打心眼里觉得有些对不住原来的单位,毕竟他在那里当了十几年教师,1998年在那里评上特级教师的。目前他作为杭州拱宸桥小学的校长,正在实践他的理想,让这所曾经的薄弱学校起飞。
相对来说,现任杭州濮家小学校长的黄凤英从温州“出走”似乎容易得多。她是温州平阳当地从小学到初中的惟一一个特级教师,去年7月份被江干区引进,属于正常调动。她深有感触,“当我向平阳教育局表达了想换一个环境时,他们尽力挽留,但没有强留。”黄凤英说,教师就像割韭菜,不割就老了,她之所以要出走,不是因为待遇,而是觉得需要一个新的环境,“人有时需要变化,需要一些新的挑战,否则思想就会僵化。”
留人,所以不让评特级
然而对于主管部门来说,特级教师的流失却成为抹不去的“痛”。
“以前评特级教师是好事情,现在我们都评怕了。”丽水市教育局几遭“劫掠”,人事处马老师谈及此事显得很激动。2002年,当地重点中学丽水中学还为自己培养出惟一一个特级教师而欢庆,可第二年这个老师就走了。当年丽水市一举评上4名特级教师,两年内走了一半。“这几年,我们一共流失了3个特级教师,而我们全部的特级教师才6个!”
明年又要评特级教师,现在马老师的想法却很矛盾:“培养一个特级教师起码要10年,没评上还能安心工作,评上了就要冒失去的危险。骨干教师一旦戴上了这个帽子,马上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哄抢的目标。”对2002年的场面她还记忆犹新,特级教师评选结束后的那个寒暑假,潮水般的电话打进这些老师的家里,“老师也是人,人家许诺高薪,还有房子可以解决,连家里人的工作都能安排好,一般人是抵挡不住诱惑的。”她现在为硕果仅存的几个特级教师担心,“在最贫困的景宁县,就有一个全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几年不知道要抗拒多少诱惑,我真担心他扛不住。”
限制流动,能“限”多久?
200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当前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学段及学科之间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为此,省教育厅一方面加强支教,将其列为年轻教师评职称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特级教师的流动:
今后浙江省评选特级教师时,取消4年内已从省内欠发达地区引进3名以上特级教师学校的评选资格。同时,将逐步实施特级教师饱和制度,凡一个学校在职特级教师达到一定数量后,限制该学校特级教师的评选资格。
欠发达地区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后,原则上应在本校或本地学校任教5年方可流动。各地要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
本省欠发达地区教师跨地区调动,要取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接收地区和学校不得重新建档。特级教师跨市流动需报省教育厅备案。
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指责教师,因为教师同样是有生命的社会人,他们生而有追求个人发展的权利;似乎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指责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当无法迅速扩大优势资源时,他们从宏观考虑,均衡资源,也顺理成章。
也许谁都会说,教师流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必须因势利导。可在这尴尬的关口,究竟该怎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