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05年呈"V"字型的经济走势十分耐人寻味。上半年GDP、投资和企业利润增长一度齐齐"回落",下半年起却又齐齐强劲回升。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这一指标,第一季度甚至回落到了负增长,但1至11月的统计数据仍回升到了增长9.4%。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还告诉大家,全省经济在回升中表现出了一种好现象:结构更趋合理,增长质量有明显提高。即应该发展、增长的产业发展了、增长了;而应该调整、压缩的产业大都没有增长,有的仍在继续下降。这个好现象说明,浙江经济正在继续转向科学发展的轨道。这对眼下的浙江真是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市场经济先行者"浙江正在走出"新动力模糊期",再次在前所未有的难题面前找到了钥匙,也增强了浙江人再创"先发优势"的信心。
"成长烦恼"倒逼"发展观"从激情走向理性
"先行者"的含意是:总是先领略风光,也总是先遭遇难题。从2004年起,浙江就确实感受了别样的尴尬: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开始下滑,低于全国的平均增幅,到今年初更是滑到了"谷底",与以往多年始终领先全国形成强烈反差。
浙江改革开放20余年来创造的奇迹,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家喻户晓。这个陆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的"小省",在中国早坐了经济总量的第四把"交椅"。2004年GDP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更值得一说的是,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1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数年前就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可以说同具了"强省"和"富民"两大特征,在中国各省区中,几无出其右者。
"资源小省"和传统农业省份浙江超越先天不足并获得飞跃,其神奇动力来自哪里?答案就是:最早"激活"了浙江人"敢为天下先"和"既聪明又肯吃苦"的人文"基因",从而率先拥有了经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先发优势"!是这种优势,给了浙江人以发展的激情和创造的空间,让沉寂千年的土地焕发生机,使得每一寸土地都有铜板在跳动,让每一个头脑都为致富而畅想。
最直接的表现是,在浙江的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的比重超过了70%。民营工业多数集聚在一个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充分竞争,相互合作,从而形成独特的块状经济发展模式。统计显示,目前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出现了块状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与块状经济相辅相成的是遍地开花的专业市场。2004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49个,成交总额高达6384亿元。
然而,最大的优势中恰恰隐含着最大的"软肋"。有专家指出,浙江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块状经济,事实上遵循的是用无限扩大产能来追求绝对利润的赢利模式。这使得浙江企业长期迷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从而使制造业总体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价值链低端。200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1%,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6.4个百分点。
竞争从充分走向恶性只是一步之遥。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渐入"深水区",浙江经济内在的矛盾开始显露,"成长的烦恼"出现,并对原有的先发优势构成冲抵:量的扩张带来了土地、能源以及水的全面告急,浙江成为全国头号缺电、缺煤、缺地大省;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下游的产品因为竞争过激涨势微弱,甚至不涨反跌,不少产业赢利能力越来越低。而在同时,高增长带来高消耗、高消耗又带来高排放引致的巨大环保压力,也使浙江工业"雪上加霜"。再者,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浙江的产品从上世纪末开始就蜂拥打出国门,从国际市场寻找出路。然而,层出不穷的贸易纠纷又如影随形,日见增多。
面对"先发优势"不再、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的严峻新形势,浙江工业经济下一步该怎么走?浙江人自己在思索着,全国也在注视着。
"腾笼换鸟":创建"先发优势"的聪明一招
"先发优势"和"成长烦恼"之间递交的"接力棒",无非向浙江宣告一个激情时代的结束和对另一个理性时代的呼唤。很快,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使浙江人自觉放弃了对原有优势的留恋,开始重新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启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增长的新方式。有人士就此评论说,浙江经济眼下"杀出重围"的努力,恰恰又在用实践率先探索市场经济"深水区"。在新的时期,"先行者"依旧还要做"先行者"。
2005新年伊始,一个消息在杭州广为传播:进出港人数居全国机场十强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把相当比例的股份转让给了香港机场管理局。 好好的机场为何要卖股份?明眼人一看就知:醉翁之意,不在钱,在于利用对方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为浙江打造一个推动现代物流业乃至新兴服务业的制高点。这是浙江经济眼下正在进行的"腾笼换鸟"的生动写照。
"腾笼换鸟",是浙江经济再创"先发优势"的聪明选择。在领导浙江经济发展的决策者眼里,"笼"指的是,95%能源依靠省外调入的浙江,所能承载的有限空间和战略机遇期转瞬即逝的有限时间;"鸟"指的是,能够不断超越时空局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和减少环境牺牲的新兴产业。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5年初就指出,浙江遇到的发展难题暴露了浙江经济发展的积弊: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下。他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浙江必须凤凰涅(般下加木),脱胎换骨。"
"腾笼换鸟"战略中的最重要一招,就是以鼓励自主创新、提升科技水平为中心,推动传统制造业这只最大的"家鸟"脱胎换骨。为此,浙江在2004年完成省重点技改项目193项、技术创新示范项目172个,总投资达91.9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继续加大了力度。5月份,浙江省政府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科学院在杭州举办了先进制造技术合作与交流大会,一举签约下了总数近300个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和技术合作项目。全省今年还新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2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55家;并且实施了省与教育部浙江大学二期共建项目,落实专项资金支持省属高校200个重点学科和20个"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全省各地的科技创新发明活动也出现了高潮,预计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将比上年增长67%和27%;截止11月,全省涌现的工业新产品达到1321项,其中有60%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政策推动下,浙江大地出现了一股自主科技创新"热"。记者前不久在绍兴县采访时获得一个信息:这个著名的"纺织大县"不久就将诞生一批新的世界性"行业龙头老大"。但这批"老大"追求的不再是生产规模大,而是要力争在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上称雄。在其它地方,也有很多"小巨人"制造企业在纷纷砸重金抓自主科技开发。有的企业老板平常精明得甚至略显小气,但近来拿出上百万元年薪招聘人才、购置上亿元一套的高精尖技术和上千万元一台的生产、科研设备,却眼睛连眨都不眨。
不过,浙江"腾笼换鸟"战略的最大手笔还在于,用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置换传统产业中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部分,从而使得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如果几年前,人们对杭州的印象还仅是风光秀丽的西湖和柔软华丽的丝绸,那么,如今的杭州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软件天堂"。杭州高新区累计已拥有软件及相关服务的企业800多家,总收入上亿元的企业20家,12家企业列入2004年中国软件百强。环杭州湾一带,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也是科技水平最高的IT行业及通讯设备研发、生产中心。
20年前是"无为"有理20年后"有为"是功
许多人说,20多年来,市场经济在浙江率先发育并迅速枝繁叶茂,得益于政府"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棒子"的"无为"作风,还有常常为兄弟省区羡慕的"机制优势"。那么到了今天,深谙"有为无为"之道的浙江各级政府,面对"先行者"试水市场经济"深海域",将扮演起更积极且更科学的"有为"角色。
就在最近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强调指出,破解当前的一些发展难题,关键还是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这是浙江今后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有人士解读认为,浙江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特点,不再是像20年前那样"无为"和"不管",而是要变为"有为"和"强管"。但"有为"将突出"服务","强管"则是注重科学管理。为此,浙江省已经把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包括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和区域发展评价体系等配套政策,确定为明年重点要抓的一大任务。
这样做的头一个目的,就是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也就是说,要从科技水平、产业布局、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出台明晰并且很"铁"的宏观调控法规、制度,鼓励应该鼓励的、限制应该限制的、淘汰应该淘汰的。
同时,浙江的制度改革更强调严格管理和加强服务紧密结合,即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中又注重管理。据了解,这一方面的改革早已开始。浙江省经贸委主任丁耀民介绍说,从今年春天起,浙江省就重点探索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撑,构筑一大批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等专业化的中介服务。这样的事情,恰恰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完成,非政府唱主角不可。
温州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温州的仪器仪表行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虽然数量很大,但在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上离先进制造还有相当差距,中央控制器技术、成套设备能力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在省经贸委的牵线下,这个协会与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定了技术服务战略合作关系。今后,企业不用再为一项一项技术需求找科研院所,只需通过协会就可以寻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技术支持。
重要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是不可逾越的栅栏,对浙江这样的省份来说,更是"真金白银"。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手段是市场,但是,在生产要素十分紧缺的状态下,改善要素配置,全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各级政府的一份担子。为此,在大的能源短缺形势到来前,浙江已经未雨绸缪,由省长吕祖善亲自带着全省11个市的市长和省级大型能源企业经理,前往在山西、内蒙等地"谋煤",一趟就"跑"来了2010年前4000万吨电煤供应增量。浙江省政府提出的确保"三个千万"增电计划,即确保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建成投产、确保1000万千瓦电源项目开工建设、确保1000万千瓦储备电源项目,进展也比较快,今年基本上没有再发生"电荒"。
去年以来,浙江还抓紧组织编制了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地区等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目前已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正在组织实施。针对新兴服务业的崛起,浙江今年还将修编第三产业发展纲要,制定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推动国际商务、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新经济增长点较快发展。
回落之后的回复性增长还在继续,"再创先发优势"的努力更会增添强大的发展后劲,在其背后是浙江经济正发生着深刻的裂变。可以断言,这个"先行者"必将以崭新的姿态,继续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