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形势变化,浙江目前正自觉放弃对原有经济优势的留恋,开始寻找一种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混合发展动力”。
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乡镇企业体制、机制的优势,推动浙江经济高速发展长达十多年;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市化浪潮的掀起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迅速推进,又使浙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然而,依靠“单一动力”前行的经济形态在2005年出现了动力减退,由于以外延扩张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高峰已过,加上宏观调控及工业园区(开发区)从快速兴起转向基本平稳,浙江经济2005年步入了一个原有发展动力减弱而新的发展动力尚未有效形成的“新动力模糊期”。
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2005年浙江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出现了新的走势:波动幅度大,下滑周期长,特别是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横向看,2005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的增幅1—9月仅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列第20位;从纵向看,1—10月,浙江企业亏损达85.1亿元,同比增加了67.5%。
为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浙江省最近重新清理了思路,明确了新的发展战略。据浙江省发改委日前透露,明年这个省的工业发展至少有四个“大手笔”:
一是采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传统产业,从而逐步实现初级简单生产和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创新、自由品牌为主转变;
二是围绕杭州湾、甬(宁波)台(台州)温(温州)沿海、金(金华)衢(衢州)丽(丽水)三大产业带建设,构筑全国一流的工业集聚和发展平台,同时推进多个中心城市工业“转老换新”,把中心城市锻造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平台;
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扩容升级一批拟保留开发区,高质量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改造、提升数百个块状产业集群,形成若干总量规模、创新能力、装备水平、市场份额等居全国前列的制造中心和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国际产业集群;
四是“规划一批”以终端产品、整机产品为代表的大产品建设项目,“开工一批”高技术含量项目,“实施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如产值上百亿元的绍兴化纤原料“PTA”项目,“控制并淘汰一批”规模小、效益差、高能耗的工业项目,禁止污染项目,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业和设备。
过去,浙江民营工业多数集聚在一个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块状经济”发展模式,但事实上它是一种用无限扩大产能来追求绝对利润的赢利模式,这使得浙江企业长期迷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从而使制造业总体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价值链低端。200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1%,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6.4个百分点。为此,浙江省发改委提出的“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初步考虑”,重在提高原先“块状经济”的整合功能和创新功能,从而获得经济发展的混合新动力。
此外,浙江还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计划”,围绕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等九个方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