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卡口连接四方
去年,东大门机场大道改建主体工程全线完工。50米宽的路面中央是2米宽的绿化带,两边分别排列着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3.5米宽的公交专用道和11米宽的机动车道。去年8月底,西进城口一期工程正式完工通车,道路最宽处达60米,双向八车道通行。去年10月底,市区南大门的南塘大道首段顺利实现主车道通车,宽70米、长5公里、主车道为双向8车道。
空中“蜘蛛网”将不复存在
机场大道的改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段从永强机场至茅竹岭隧道,长约11公里。西段从茅竹岭隧道至汤家桥路,长约7公里,已于去年8月底完工。目前机场大道东段改建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之中。
再过几个月,机场大道改建工程全部完工后,路面环境将更加“净化”,空中“蜘蛛网”的现象再不复存在,届时,机场大道将以宽敞靓丽的崭新面貌,迎接着八方宾客。吴智勇叶思遐
5年内污水口“闭嘴”
三千排口污染内河
目前市本级每天排放的污水将近50万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市本级的地下主干管长300多公里,二级管网长1500多公里(其中污水管1000多公里,雨污合流管500多公里)。目前市区每天有5万吨污水未经处理,通过3000多个排污口直排内河。
市区目前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是日处理能力为20万吨的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万吨的市西片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为30万吨的东片污水处理厂,已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的滨海园区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并投运。
十六亿元拦截污水
“十一五”期间,温州将投资16亿元,按照专项规划、分片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的要求,加快东片永强、西片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逐步形成“一城一网”的截污体系。为达到这一目标,温州有望专门成立一个“排水管理处”,对污水建设、管理、运行等进行统筹安排。
“十一五”期间,温州拟建温州生态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万吨)、三溪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万吨)、三土羊湿地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万吨)和鹿城特色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万吨),同时建设与之配套的主干管。另外,对3000多个排污口,将分成38个片区进行改造,争取到“十一五”结束时,让这些污水口全部“闭嘴”。
投入五亿四处开花
根据预算,温州今年将投入5亿多元资金,进行城市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具体为开工建设西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中心片污水处理厂鹿城段的配套管网;完成江滨东路主干管抢修工程和沿江路二期主干管建设;完成从扶贫开发区到东片污水处理厂配套主干管建设;开工建设上江路主干管和汤家桥路到西片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等。刘彩玲
“三位一体”保平安
台风一来家成“汪洋”
家住市区十八家住宅区的陈先生深有感受,台风一来,家里的一楼就汪洋一片。去年的“海棠”台风更让他们家损失惨重,1米多深的水把停放在一楼的轿车都泡坏了。
每到台风季节,老城区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往高处转移财物。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城区段防洪标准低,部分结构老化。一有洪(潮)灾害就出现“水患”现象,这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防洪大堤坚不可摧
市区防洪堤工程范围从瓯江三桥至会展中心,分三期建设。从瓯江三桥至郭公山的一期工程,已建成交付使用。二期从解放北路至水门头,现正在进行景观工程建设,已完成了一部分。城区防洪堤三期工程是从安澜至会展中心段,堤线全长约6.063千米,防洪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堤顶高程为6.5米,总投资为16.33亿元,工期为42个月,建成后将集城市防洪、道路交通、休闲公园于一体。
工程建成后,不仅能使温州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观,而且还与一期、二期工程、江滨路、望江路及沿江绿化风景带紧密结合,形成温州城市最亮丽的外滩景区。此外,防洪景观带还将成为连接新老城区的纽带。该工程规划在沿江防洪堤南内侧建设一条30米宽6车道的城市道路,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市政设施,加快城市东扩进程。
全面建设严格施工
2006年是城区防洪堤全面建设的一年,市防洪堤三期建设工程指挥部表示,今年完成2公里,开工3公里。同时依照质量第一、严格施工和高效管理的原则,努力把城区防洪堤工程建成坚不可摧的防洪线,畅通无阻的交通线,商贸繁荣的经济线,环境优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