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区域协调互动,人与人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城市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生态环境美、社会秩序好、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10年,以2005年价格计算达到49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大中城市中保持领先;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685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84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接近60000元(达到74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市三次产业比重预期为4∶49∶4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
——全市户籍人口715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左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左右;“住房难”问题有效缓解,“两个房等人”基本落实到位;基尼系数控制在0.3以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0万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障。
人均寿命80岁
解读人:浙江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周丽萍
目前杭州市的人均寿命为78岁。80岁不仅走在了全国前列,还齐平了日本的人均寿命。
人均寿命数字还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指标之一。“80”这个数字还意味着更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的生活质量。包括更高的物质水平、充满人文气息的社会氛围和低污染的环境质量。
杭州市从1985年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80”随之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如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空巢老人问题、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等等。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0万人
解读人: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邹午
2005年杭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169.24万人,2010年要求达到210万人,也就是说每年要增加8万人左右。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飞跃。一个是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率要从2005年的95%增加到2010年的100%,也就是说人人参加养老保险。
另一个是外来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率要从2005年的不到20%增加到2010年的60%。杭州市有215万人左右的外来人员,其中打工者约在150万人左右,到2010年,这其中的大部分外来民工将有养老保障。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万个
解读人: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旦秋
五年累计新增8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包括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这三块内容。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数”在“十五计划”里没有提及,它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亮点,之所以敢于提出这么个数字,是和杭州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因为只有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量,才有可能新增出那么多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