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在村里当支书;
乡亲说:哪怕去讨饭,也要找出钱来治好九万;
儿子说:他是最无情的爸爸;
省委书记习近平说: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就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
郑九万,一个为村民谋求致富道路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一个把全身心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村庄和村民的共产党员——
2月12日,元宵节。
初春温暖的阳光洒在温州永嘉后九村的山坡上,村民们聚在村口,目送我们下山——我们将带走他们的愿望:把郑九万书记的故事告诉山外的人们,把村民们的感激和感动也带出山去。
走下小村山道,我回头望了望,再一次看了一下这个只有23幢房屋65户人家的小村。这一周我所听到的故事,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愿意回到2005年10月5日的那个凌晨,去看一看村民们怎样连夜凑齐巨额手术费、轮流背着重病昏迷的村支书,翻山越岭来到医院;我愿意回到10月6日,看一看村民们奔行4个多小时,为手术中的郑九万守候9个小时;我愿意回到12月5日,看一看村民们怎样激动地放起鞭炮,迎接病愈的支书回家;我更愿意回到去年夏天台风来临的时候,看一看郑九万怎样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与村民们一起抬石修路;我还愿意回到秋天红柿满山的季节,看一看郑九万力挺的效益农业的丰收……
主治医生先惊讶后感动
2月11日,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农村医疗服务队来到了后九村,郑九万的主治医生孙军也来了。除了为村民们义诊,他还挂念着一件事:郑九万术后恢复得怎样了,这个令全医院医生护士感动的支书还在工作吗?
在最初的接触中,孙军并不太了解他的事情和为人,但是在一名富有经验的医生眼里,郑九万一定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因为在他不短的从医生涯里,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场景——两次手术时,都有几十位非亲非故的村民自发等在手术室外。
孙军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开始我以为来的这些人都是郑九万的亲戚,就对一个跑前跑后的小伙子说:‘你爸的情况不太好。’他说:‘他不是我爸爸,他是我们的村支书。’我很惊讶。做第一次手术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手术费很贵,他们说:‘不管多少钱,我们都会想办法,你只管救人!’当时我以为他们来自富裕村。没想到他们的村子这么偏远,这么穷,手术费居然是大家在一夜间凑起来的,我们真的很感动。后来,我们全院员工都为郑九万捐了款。”
讨饭,也要救活我们的支书
“九万的病就是累出来的。”村民都这么说。
2005年10月4日晚,郑九万召集村干部开会商讨高山红柿基地的事情。在这之前,郑九万因为心系山道建设,四天四夜没好好睡过。第二天凌晨,郑九万在一阵剧烈头痛后陷入昏迷,心急如焚的村民摸黑轮流把他背下山,先到碧莲镇,再送永嘉县城,当天下午在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被诊断为突发脑血管破裂形成动脉瘤,必须尽快动手术,否则危及生命。可是,手术费用需要六七万元,村委会主任刘建鹏无奈之下把电话打回了村里。
接到这个消息后,村里像炸了锅。村民刘岚凤听说书记病成这样,急得当场就哭了。
村里穷,加上大部分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不过50多人,但大家只有一个想法:砸锅卖铁也要凑足这笔款子。村民刘春华说:“我们就是讨饭,也要想办法把我们支书这条命救回来。”
患有严重肝腹水的困难户刘宋云把300元买药钱拿了出来;刘良礼拿出了准备买鸡饲料的7000元钱;刘良平下山跑遍了亲朋好友家,硬是帮着借了1万多元……第二天天没亮,30多位村民就打着手电,带着钱颠簸了4个小时赶到医院。
郑九万的大儿子郑奇猛捧着这笔用零钞凑起来的7万多元钱,眼睛酸得直想哭:“我知道谁家也不富裕,这么多钱,他们真是连买盐的钱都凑来了。”
2005年12月7日,郑九万病愈出院的日子。
山路上、村口早已等着翘首盼望的村民,人们用热烈的鞭炮声欢迎郑九万回家。村子里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早也盼,晚也盼,盼着书记早安康”,“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村支书”。
村民中不知谁说了一句:“支书身体还虚呀,要不我来背他几步吧。”话音刚落,一位村民二话不说蹲下身背起支书就走。九万说:不行不行,你太吃力了。这个村民笑笑:“这有啥,你替村里做了多少吃力的事啊。”是啊,20年来,历任5届村支书的郑九万为村里做的事,都在人们心中记着呢。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郑九万
我在村里走家串户,和村民们聊郑九万,令我惊讶的是,只要提起郑九万为村里人做的事,许多人就会激动不已甚至泪流满面。
坐在房前院子里,村民刘松雨和我聊起了关于他家房子的事。21年前,他家房子遭了火灾,郑九万把他们一家安排到住房宽敞的人家,还送来了他自己家的粮食,然后他亲自上山砍柴、下窑烧砖,帮他开始盖房子。郑九万在他家整整忙了28天,直到他们住进新屋,郑九万连饭都没吃过他家里一口。说到这里,刘松雨哽咽了。
一件事情,能够被记得这么久,这么动情,那该有多么深的感动?
54岁的刘荣选养殖有一套,但是不会插秧,每到插秧时节,都是九万来打短工,一插就是20年。
去年夏天台风多,每次台风前后,郑九万都忙着帮各家加固房屋和猪圈。台风过后,患腰椎间盘突出还打着膏药的郑九万,又和村民一起抬石挑泥,抢修塌方道路。
村民刘春华4年前到山西做生意,亏了不少钱。郑九万对她说:“在家也能赚到钱,村里不少人不是靠种养致富了?”郑九万给了她1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那一刻她感动得流了泪。3000多只鸡养起来了,但台风中鸡死了不少,她又亏了6000多元,老郑再次向她伸出援手,替她向乡信用社担保贷款3000元,帮助她渡过难关。
“九万把自己的钱都贴到村里了。这些年他把家里的钱用在集体上至少有二三万块。”村主任刘建鹏说。
但是对于集体的钱,哪怕是一分一厘,郑九万都很计较。每次下山开会、办事,只要路程不太远,他都舍不得坐车,而且从不在外过夜,也舍不得上饭摊,要么跑回家吃饭,要么买只五毛钱的咸菜饼填肚子。刘建鹏说:“有好几次到乡里开会,我都是和九万饿着肚子回家的。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说:‘支书,我也不赞成大吃大喝,但饿肚子总也不行吧。’他对我说:‘我也想吃饱喝足,但我们村原来的陈债还有两万多块,加上这两年修路费用,窟窿越来越大。我们两个都是党员、干部,不能给群众添负担了。’”
他是一个“不近情理”的人
但令我意外的是,在村民和外人口中的好支书,在家人眼里,却是一位严肃到几乎不近情理的人。
“我们都有些怕他。”二儿子郑奇才说:“只要是村里的事,他就不容许我们反对。”儿子们问过父亲:“为什么对村里的人那么好?”父亲说:“因为我是党员。”
郑奇才和哥哥郑奇猛曾几次写过入党申请书,但后来都没下文了。“我们把申请书直接交给爸爸,估计都被他丢掉了。因为他总是跟我们说,你们还小,还需要为全村人做更多好事。要让对村里有用的人先入党。再说,我是支部书记,自己的儿子先入党,别人会有看法的。”郑奇才遗憾地摇摇头:“以前我很怨他,但是爸爸生了这场大病后,我们全家看到村里人对他那么好,我开始理解爸爸的许多做法和态度,我开始敬佩他了。他说得没错,我们还做得很不够。去年12月我爸爸出院后,我又写了份入党申请书,我想多为村里做些事。”
郑九万出院后,大儿子郑奇猛就到建德弹棉花了。对于父亲,他比弟弟有更多的了解,也有更多的崇敬:“虽然父亲对我们的一些做法看起来不近情理,但是父亲的做人原则告诉我们,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只有多为他人着想,才能为更多人所爱戴。父亲一直是我的骄傲。”
村里的事,村民的事,永远是父亲心里至高无上的事。郑奇猛说,偶尔回家,母亲总要让他劝劝父亲,小心自己的身体。他有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外面他能忍着,回到家里就忍不住了,经常痛得大叫,虚汗直冒,连衣服都脱不下来。这时,只有母亲一边流泪,一边小心地照顾他。
郑猛奇常年在外打工,父亲对这个儿子非常牵挂,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说一些家里的事情后,每次都提醒他弹棉花时别忘了戴口罩。然后,又是不忘教育他:赚钱固然要紧,但不能昧良心,要实实在在做事。
郑奇猛说:“村里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出力,父亲总是要求我们家里人带好头。比如,村里修机耕路,每个村民出500元,尽管我和爱人不在家,但接到父亲电话通知,我们立即将1000元汇了回去。后来听说一些村民一时拿不出钱,父亲就替他们垫上了。”
郑九万如此慷慨,有人以为他是一个有钱人。其实根本不是。郑家的木头房子是村里最破旧的几幢之一,简陋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家具,儿子的婚房里,只有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这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
老伴李金叶谈起郑九万,真是又气又疼。她说:“当年,我是被他‘骗’嫁过来的。他爸爸是蔑匠,有技术,九万自己力气又很大,很能干活,我以为嫁到他家,生活肯定是不错的。可是,嫁给他几十年,家里还是这副穷样子。不过,我不后悔,因为九万,真的是个好人。”
在温州这块现代市场经济萌芽最早、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对于一位村支书的评价,看重的并不是他个人所取得的财富、他的家庭的致富经历,却是他为村里人做下的那些点滴小事,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为村民所做的一切,无不闪耀着人性和党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