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与起草全省及全市规范性文件20余件,参与起草《浙江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杭州不少道路单行线的顺利推出,老周功劳不小●他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年接受交警咨询类电话3000余个
他没有冲锋陷阵的丰功伟绩,没有令人涕泣的感人事迹,但他却有几十年兢兢业业、甘为人梯——每年经他审核的案件不是以几十、几百件计算,而是上千、上万件……
他长得不高大也不威猛,但只要他走在杭城街头,几乎没有一个年轻交警不认识他,因为他们多数是他的“弟子”。
他曾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被上级机关嘉奖表扬,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他就是杭州交警支队法制处民警周倩秋
采访周倩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早就提前预约好了,可到了他的办公室后,还是坐了半个小时的“冷板凳”。
倒不是因为周倩秋架子大,他实在太忙了——先接待了从下沙赶来向他请教法制问题的交警,之后又不停有电话咨询上门……忙碌间隙,他只能偶尔抬头示意我先坐一会儿……我们的采访,就在断断续续中展开。
初中文化的他,人称“活字典”
自17年前因病从中层岗位退下来后,周倩秋选择了繁重又默默无闻的法制工作。
周倩秋不回避自己只有初中文凭,但他却以此为鞭策动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为提高自己,周倩秋在业余学习上比年轻人都用功,直到把一部《交通法》“倒背如流”,同时他还和杭州交警支队的年轻人一起参加了公安自学考试,并首批通过全部课程。
为了适应办公自动化,周倩秋不顾年龄已大,勤学电脑,在夜以继日的练习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打字方法——右手在键盘上输入文字,腾出左手拿着案卷,左右开工、提高效率。
法制处处长吴健这样评价:“老周在我们处里年纪最大,业务最强,打字也是最快的,年轻人都比不上。由于他长期刻苦钻研法律知识,几十年下来,已没有什么交通法律问题能难倒他,我们都叫他‘活字典’、‘图书馆’。”
“不近情理”的办案包公
今年54岁的周倩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晚上却从不准时下班。不过,周倩秋“出名”却不是因为工作拼命,而是他办案像包公。
“老周铁面无私,前几年,不晓得多少基层交警来投诉,说他不通情理,还有人私底下骂他‘老西斯’呢!”案件审核科阎科长说。
做事认真肯钻研,慢慢地,大家看到了老周的成绩。仅2005年,周倩秋审核评判的行政案件达500余件,占杭州市交警支队审批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经周倩秋审核的案件中没有一件被复议机关或法院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他也逐渐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被公认为“周老师”,每天有人慕名向他请教,接受他的挑刺,其中有打电话的,有登门的,还有上网跟帖的……
没有一个交警不认识他
仅2005年,周倩秋先后到7个大队向700余名一线执勤民警讲授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在警校为160名新民警讲授了法律法规;在大练兵活动中,周倩秋又给近2000名民警授课。平时,周倩秋的手机几乎成了热线电话,2005年中,周倩秋共解答一线民警咨询电话3000余次……
育人之外,周倩秋还精心研究杭城道路交通状况,面对行车难、停车难,他寝食不安。
延安南路与浣纱路单行、湖墅南路与莫干山路单行是否可行?经过长期调研,他总结出,单行要考虑到两条平行道路之间的路网状况,像延安路与浣纱路之间有长生路、邮电路等多条道路可横向通行,这样单行效果就会不错,老百姓也会欢迎。
类似于这样的意见和建议,周倩秋还提了很多,并据此连续写出了三篇既能缓解“两难”,又提高民警素质的调研文章。其中《采取多渠道“分流”措施,缓解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被杭州支队评为“金点子”。
他还参与起草了全省及全市规范性文件20余件。
超速50%以上是否按公里数再加以细化处罚?2004年省交管局点名请他起草本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法规处罚方面的规定,并最后采纳了他的大多数建议和观点。
对“周老师”扎实的业务功底、执著的敬业精神与勇于探究的法制精神,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支队支队长郑贤胜同志专门就此作出批示,肯定周倩秋同志“可学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