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核心提示
汪超英是一名衢州保姆,来杭州快一年了。从一名种地养猪的妇女,到一名收入上万的出外务工人员,汪超英和她家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汪超英的经历,是千千万万衢州保姆的缩影。
保姆生涯
走出乡村进城务工
记者是在杭州达盟家政公司遇到衢州保姆汪超英的。汪超英中等身材,穿一件绿色的羽绒外套,鲜黄色的大领子向外翻着,十分鲜艳。从她的言语中,记者已经不太听得出衢州口音了。
三年前的汪超英,只是衢州市开化县翁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当时她的丈夫吴育华在开化卖猪肉,她在家务农,全家一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经济情况在村子里算是中等偏上。
2004年2月,汪超英偶然参加了县妇联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半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汪超英拿到了一本证书,也了解到了许多以前都不知道的事情,进城做保姆的念头由此萌生。
2005年,汪超英离开家乡,先在开化的一户人家做了两个月的保姆,“热了热身”,然后就来到了杭州。
在杭州找的第一份保姆工作,汪超英只做了半个月。“我在老家培训过,大家都说我做菜做得好,想来给东家做菜不会有什么问题,为了配合杭州人的口味,我还特意把菜做得稍微淡一点,没想到女主人嫌我的菜做得太淡。”东家的另一个不满是她吃饭声音太大了,不文明。而这种情况在老家,谁也不会在意。
汪超英在杭州找第二个东家的经历,顺利得让家政公司也觉得不可思议。汪超英告诉记者:“我只和东家聊了一会天,东家连我之前在哪里干过都没问,就决定雇我了。”后来才知道,东家两口子都是老师,看汪超英口齿清楚,又知道她来自衢州,父亲是中学老师,所以对她很放心。
汪超英说自己的运气好,这户人家只有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要照顾,每天的工作只是打扫打扫卫生,做做菜,吃住都在他们家里,比在老家要轻松得多了。
东家对汪超英很好,但对家事的要求很仔细,比如地板不能用拖把拖,一定要用抹布抹,对于个人卫生的要求也很讲究。有了之前的经验,汪超英提醒自己“要时时注意”,要随着东家的要求改变自己的习惯。
除去农忙的那两个月要回家帮忙,其余时间汪超英都在杭州的这户人家工作。汪超英性格开朗,和东家的关系非常好。春节前,汪超英说想早点回老家,东家一口答应,一放寒假就让她回家了,足足比其他保姆早回家了一个月,还让她带了些吃的东西给她乡下的老父亲。
家里不再养猪养鸡
汪超英的老家翁村距衢州市开化县有9公里,从开化县坐汽车需要十几分钟。通往翁村的路是一条机耕路,车子很少。翁村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房屋都建在斜坡上,房子新旧不一,有的是砖瓦房,有的是土房。
汪超英家的白色小楼也在其中。小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两层。由于平常只有汪超英丈夫一个人在家,所以只有楼下的客厅和一个房间在使用,大部分房间常年用来堆积杂物。
汪超英家的客厅整齐干净,汪超英80多岁的老父亲正好在家。“这房子啊,比超英走的时候还干净清爽呢。”老父亲解释给记者听,一方面是因为汪超英家里人平时勤于打扫,另一方面是因为汪超英出去做保姆,月薪有1100元左右,家里的年收入增加了一倍,家里不再像原先那样养猪养鸡,“不在乎这些收入,也不操这份心了。气味没那么重了,收拾起来也方便。”
汪超英的丈夫吴育民在开化县城卖猪肉,以前一年挣一万多元块钱,不仅要养活全家,还要供在四川上大学的儿子的花销。现在汪超英一年也能挣这么多,吴育华肩上的担子大大减轻。原先一个月家里给孩子寄500元生活费,汪超英做了保姆后,每个月都能多给儿子一两百元钱,“大家的手头都比较宽裕,儿子也不会太吃苦。”吴育华说。
现在吴育民每天早上出门卖猪肉,但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意卖多卖少。下午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就等老婆的电话。“她一个礼拜来两次电话。”吴育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