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5年之久的典当业“解冻”后,去年全国共审批了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其中浙江就获批29家,在全国各省市中拔得头筹,大多数是民营资金控股的“当铺”。
在“掘金”资源开发、投建民营银行等领域屡有斩获后,浙江民资的活跃天性再度得到充分释放:眼下不少民营企业又瞄上了获利较丰的典当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苦苦排队等候后,如今,众多典当行正期待着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杭州城东太平洋直街393号,一家名为广业典当行的门外,大大的“当”字正迎来送往一个个顾客。自去年11月份开业以来,这家跻身于建材等市场密集区的新加入者不断吸引顾客的注意;其投资方杭州市重特钢铁材料有限公司,一个曾专注钢材生意的专业公司介入看似与主业不相干的典当,同样让人备感兴趣。
“及早进入,就意味着可以及早占据市场。”对此,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用“水到渠成”来形容。去年以来,很多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作为解决燃眉之急、拾遗补缺的一个融资渠道,典当正好填补了部分空白。”这其中的商机,正是他们抛出2000万元注册资本金的深层次动因。
事实上,这只是众多“呱呱坠地”的“浙姓”典当行新生儿中的其中一个。差不多同时,杭州滨江区的首家典当公司——杭州滨盛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也在拿到批文后迅速开张,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此外,信得利、恒泰等其余5家公司也是同一批次出炉的杭州典当业新兵。
“这股热潮,很大程度上缘起于国家相关部委的一纸‘解限令’。”据杭州市贸易局特种行业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国家商务部、公安部颁布了《典当业管理办法》,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典当业务资产比例管理、简化事前审批程序等,这一旨在进一步规范典当市场的种种措施,在将从业门槛拔高了一大截的同时,也起到了给典当业“开闸”的作用。
省经贸委的一份统计显示,“冰封”5年之久的典当业“解冻”后,国家商务部2005年共审批了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其中浙江就获批29家,在全国各省市中拔得头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其中除4家为老典当行的新增分支机构外,其余皆为“独门独户”的民营控股“当铺”,平均注册资本1500万元以上,最高的达6000万元,大大超过了法定标准。有专家估计,去年浙江至少有4亿元民资涌入典当业。
对此,省经贸委内贸办有关人士介绍,我省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长期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其庞大的资金需求为典当业构筑了一个大市场。据统计,去年全省典当业典当金额(不含宁波市)76.97亿元,相当于全国500亿元典当总额的15%以上,其中法人融资占36.5%,自然人占63.5%,回赎率(相当于还款率)高达99.6%,资本周转率1164%,相当于一元钱能当十一元来用。
当然典当行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国信典当负责人认为,除了经营业务上的出借资金风险外,还有经营上如误收风险、鉴定估价风险、绝当变现风险等,同时,随着典当行的急速“扩容”,新进驻者的生存秘诀除了比拼经营规模、资本实力外,重点还应放在新领域的挖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