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乡村。长兴县打破行政区划,统筹城乡整体规划,投资3.4亿元实施康庄工程,让乡村面貌彻底变了样:清淤河道450公里;55%的村及农户实现了垃圾的集中处理;有13个行政村创建成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66个整治村实现了达标;88个村完成了改水,18万农民用上了安全饮用水;100%的村通上了公交。槐坎乡仰峰村的一名姓王的村民告诉我们:“整治前,村里路面很窄,现在拓宽了,而且有专门的人扫马路,像城市里一样。上了岁数的人都说想不到,我们村现在有那么大的变化,我说以后还会更好。”
在长兴县乡村,小到河道清淤,大到污水处理管道的集资,所有和农民相关的规划、决策都要通过村民自治大会来决定。县委书记邵毅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管理方式,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邵毅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一定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在有领头人的基础上进行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民主管理。我们是规划全覆盖,在这个基础上,要群众积极,干部主动,条件具备我先干。”他还说,“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是一哄而上,一刀切,那农民就会产生依赖,因此我们通过规划引导、稳步分批推进,使农民产生改变自己环境、增加自己收入的强烈迫切的愿望。”
王树成是承包小组的组长,也是村民大会的代表。他说,参加的代表都非常珍惜当家作主的机会,都想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好,大家在大会上各抒己见。“比如我们村庄该怎么来实施绿化,当时出去参观,别人自然村里搞得不错,当时也提了一些方案,后来大家汇总后,县里绘了图纸,按照大家的要求来集体实施康庄工程”,“现在村里有什么事情,都会叫我们这些村民代表参加一下,征求我们的意见。”
将城市文明延伸到农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长兴县以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工程以及乡镇创卫、园丁工程等“八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提升城乡道路、供水、环卫、绿化、交通等建设的整体水平,让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了有品位、讲情调的宽裕生活。长兴的民间艺术表演“百叶龙”,四进中南海,还先后出访过新西兰、韩国、法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还在春节晚会上精彩亮相。长兴有150多支业余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农村舞台上。夜幕降临时,在新建的长兴大剧院常常能看到,农民们开着自驾车或者坐上公交车从四面八方赶来欣赏音乐会,观看数码立体声电影。长兴雉城镇上莘村村民韦永堂骄傲地说:“现在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大剧院里欣赏到法国巴黎交响乐团的演出。”如今在长兴农村,老百姓闲暇时可以在到家门口的公园里散步,到新建的公共健身场免费参加锻炼,也可以到村口的连锁超市或者放心店逛逛,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
改变农村面貌,关键要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重在发展教育。县长刘国富说,在长兴,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即使负债,也要办好教育。他们集中财力,办好县高中。到2004年,长兴县已经全部实现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进城就学的目标。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这是长兴县领导班子的共识。他还说:“千错万错,发展教育事业不会错,这个钱是花在农民身上的,无论走到长兴大地上哪个角落,教育都不会低于同类地区的同等水平。这几年我们对教育的投入是非常大,我们把高中段全部集中,所有的危房全部改造掉,所以我们整个教育这一块,老百姓评价非常高。”
如今在长兴,已经形成少有所学,老有所养,弱有所助的文明风尚,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95%实现了集中供养。县委书记邵毅说:“首先少有所学,通过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教育,使孩子们的理念、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影响他们的父母。这个不光是提高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发展,城市文明的提高。第二是在全社会形成了老有所养,弱有所助的风尚。这个政府不是包办代替,政府鼓励企业、鼓励农村的致富能人体现社会责任,给孤寡老人结对帮扶,这个是对社会风尚的引导。第三是致力于把城市的文明向农村延伸,我们创建了省级文明城市,我们在创建过程中非常注意城乡联创、城乡互动,使人感受到环境清洁的重要,也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共道德意识,农村中党员干部每年要自发搞村庄的整洁劳动,通过这些办法、活动教育引导和潜移默化,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悄悄发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