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保护世界性难题
灵隐飞来峰造像群拥有380多尊造像,为浙江之最,目前可寻的最早题记刻于公元95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造像保护工程的一期试点应该得到充分肯定。”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杨新平副处长说。此话的背景是:石质文物的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介绍,浙江省的石质文物不太多,主要分为造像、摩崖石刻、石桥、石塔等种类。其中,国家级石质文物有杭州灵隐的飞来峰造像群、绍兴八字桥、宁波东钱湖石刻、杭州闸口白塔、杭州梵天寺经幢、缙云仙都石刻等等。
专家说,保护石质文物与保护其他文物大不相同,它们大多存在于室外,无法与藏在恒温恒湿博物馆里的书画古玩相比。日晒雨淋、酷暑严寒,风化难以避免,甚至在石质文物较多的欧洲也拿不出比较好的办法。所以文物界都这么认为,石质文物的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了解,目前针对石质文物的保护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比如搭个棚、围个栅栏、隔块玻璃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破坏文物的现状,具有可逆性,但也有局限性,比如飞来峰渗水就没法阻止。
另一种是化学方法。比如在石像外层涂抹化学层。这种方法有的是隔断了石质文物与空气的接触,透气性差,有的则容易引起石质的化学反应。所以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文保专家都不推荐使用化学方法。
此次飞来峰造像的保护,是以物理保护为主的综合性保护方法。它的创新就是不再是简单的搭棚遮风雨,而是阻断并引流山体水、加固危岩,清洗石像,去处苔藓,减少植物根系影响,改变游步道等方法。整个一期保护工程经受住了去年数次台风的考验。
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杨新平副处长说,飞来峰造像保护工程有其独特性,但其创新的石质文物保护理念是值得各地学习的。
风刀雨剑石像面临四杀手
从目前来看,这些石质文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专家屈指一数,至少有四大“杀手”。
这其中,最大的威胁是风化。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杨新平副处长说,以杭州闸口的白塔为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白塔上的题刻字迹还清清楚楚的,20多年来,由于周边的煤场的粉尘影响,白塔变成了“黑塔”,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二号“杀手”是水侵蚀。水流作用使有些石头成了危岩,在飞来峰的半山腰处,一大块岩石断裂砸落在另一尊佛龛前,整个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在一线天处,洞内造像基座被钟乳石覆盖,原先精美的莲花座变得模模糊糊。
苔藓树木根系的危害程度可排“老三”。石头遭受日晒雨淋,出现细微裂缝,尘土就随风而至,种子容易在这里发芽,慢慢地石头裂缝就在根系的生长中越扩越大。苔藓也很厉害,由于要进行光和作用,苔藓吸进岩石中的二氧化碳,生成钙质物,加速了岩石的风化。飞来峰一线天入口处上方的岩石如今就像干涸了数年的泥土一样裂开着一道道的口子。
当然,人为损害也少不了。普遍的是石像多被香客们常年累月地用香火熏烤,或者被人们视为吉祥而被摸得乌黑发亮。更有甚者,在丽水缙云,有人莫名其妙地用石头砸摩崖石刻……另外,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对石质文物的损害更是难以测算,这对石像来说,算得上“天灾+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