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浙江日报记者对话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上虞市春晖中学原校长潘守理
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总场副场长蓝钱根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
记者:最近本报陆续接到读者有关对今年“两会”期盼的电子邮件,希望政府花大力气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各位能否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潘守理:我认为,当前要强调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由于存在师资差别、生源差别和办学条件以及环境的差别,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实现农民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迫切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解决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问题。
蓝钱根:现在农民的教育需求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农民非常想让子女长大有出息。我们林场所在的澄照乡,就有不少农户送小孩到县城上幼儿园。省政府出台政策,从今年秋季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杂费,这对农民来说,培养子女的信心更足了。但是,在我们山区,农民子女读书还是不方便,村小撤并后,小孩只有七八岁就要到离家二三十公里的乡镇去上学,上中学则要到更远的县城。父母亲放心不下,只好离家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另外,虽然县财政经费首先保证教师工资的直接支付,但是水平好的老师还是不太留得住。
记者:如何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政府可以有什么作为,你们有哪些好的建议和办法?
陈英旭:首先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教育人才资源要向农村倾斜,还应该促进城乡之间、沿海和内陆之间、东西部之间中小学的长期对口支援。
潘守理:我认为,首先,公共财政中教育经费这块“蛋糕”的切法应该调整,要在政策上提高农村教师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不但不准拖欠应发的工资,而且要调高工资,享受比城市同等教师更多的待遇。其次,要在一个地区内实施校长交流,选派优秀的城市(镇)学校校长到乡镇轮流任职,同时抽调农村校长到城市挂职;第三,城市(镇)学校的青年教师应当具备农村任教的经历,并形成持之以恒的制度。
陈英旭:在城市里其实还有一个教育人力资源群体,这就是退休教师。这些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生活比较安定,为社会服务意识很强。如果教育部门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给予一定待遇,以一年或半年为期限,赴农村服务,也可以弥补农村师资力量的不足。
蓝钱根: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改变农村师生“倒流”城镇的矛盾。从我们山区实际看,村小撤并不能搞“一刀切”。另外,适当提高山区教师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在教学、进修和生活上的困难。
陈英旭:培养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新型农民,在资金扶持、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人才管理方面有许多事情要做。除了各种学历教育,还有适合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技培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组织各类志愿者队伍,到农村进行科普宣传和各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浙江日报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