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杭州的瑰宝,灵隐这个香火旺盛的景点,每一个动态都让人关注。作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灵隐景区整治工程经过周密地调研,逐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昨天,市政协召开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协商会,为综合整治工作建言献策。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管委会的领导们奋笔疾书,记录下委员和专家们点子,以期进一步完善规划。
规划书中描述的灵隐景区
走一趟整治后灵隐要五六个小时
根据《杭州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008年)》(下简称《规划》),灵隐景区综合整治规划的范围南起普福岭至上天竺,西起天喜山脚,北过枫树岭、石人岭等至韬光,规划总面积为257.7公顷。整治后,灵隐景区面积将扩大五倍。如果像现在一样步行游览,游玩扩建后的灵隐景区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
整治将在今年全面展开,预计在2007年完成。届时的灵隐将是一个“以林幽溪清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集佛教文化、石刻艺术、民俗风情于一体,以观光游览、宗教朝觐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专家测算,整治后的灵隐景区年游客容量可达758.82万人。据悉,在过去5年里,灵隐景区最大年游人量为521.83万人次(2002年),最大日游人量7万人次。以2001-2005年灵隐景区年均游人量460.886万人次为基准,增长系数10%计算,到2008年游人量可达613.44万人次。
恢复三生石、香林茶、白云茶
三生石在灵隐寺背后的三天竺,也就是现在的法镜寺附近。这巨大的三块石头是飞来峰嶙峋乱石中的一组,据说分别代表前世、今世、后世。最东侧的一块石上刻着的便是苏东坡在《僧圆泽传》中写到的圆泽禅师与李源在三生石隔世相约的故事。中间一块石的阴面用小篆刻着“三生石”三个字。
三生石下茶地,宋时是与上天竺白云茶齐名的贡品茶,是茶叶发展史上最早的区别于团茶的散状“草茶”,后被辩才带往龙井种植最终发展为龙井茶的珍贵品种。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赞美的就是香林茶。
《规划》建议,恢复三生石景点,在保护茶地的同时,恢复香林茶品牌,并与禅文化结合,为杭州增加一个茶文化亮点。另外,《规划》提及,上天竺白云茶作为西湖龙井茶的起源,也应予以恢复。
恢复香市可供游人吃住
《规划》中的上天竺香市建筑,面街多为两层布局,底层采用木商铺,设柜台。山墙采用土坯,外抹石灰。建筑以院落为主,形成前店后居的格局。可开辟为旅馆,满足游人香客住宿。院落布置为农家院,设小菜圃及瓜架。香市不仅卖香,还卖佛茶、素斋、旅游纪念品,同时还能提供停车服务。
让灵隐恢复流水淙淙
《规划》中计划恢复的“七星潭月”、“水清竹浪”、“盥澜松涛”等“中竺十二景”都与水息息相关,但灵隐景区内,水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规划》的起草人之一———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周为说,“泉池枯竭,整治迫在眉睫。灵隐景区一些泉眼溪流泥沙淤积,旱时只见泥沙卵石充斥河床而不见水流;暴雨时,灵隐寺门前水满患。一些溪流部分地段已被垃圾和泥沙所淹没,对整条溪流及沿途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治理水系也是景区整治的一块重要内容。
《规划》提出,要接通景区上下水,停止地下水的开采,以恢复溪流的原有面貌。去除深沟中的取水口,清除沟中淤泥以及一些枯枝败叶,露出河水冲刷的卵石。委员、专家们声音
基础设施一定要搞好
“垃圾处理系统、污水排放系统、‘上改下’这些基础设施一个也不能少。”在昨天的讨论会上,委员、专家们意见最为集中的一点,就是在整治景区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庄哲卿说,在这次的整治过程中,必须将包括交通、垃圾处理、污水管道、雨水管道、“上改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超前”考虑。而且这种考虑,要细致到景区的“常态”,如平时的工作日游客相对较少时,以及“非常态”,如大年初一的烧头香几种情况。
文化氛围要提升起来
“我小时候,去天竺玩,还能吃到天竺豆腐干,买到天竺筷子,我很希望在这次整治中,把这些东西恢复起来,体现灵隐的特色。”陈洁行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建议利用这次机会,把原来灵隐里的文化重新“拾”起来。
朱炳仁则建议,找出灵隐更多的历史典故,把这些好听的、有意思的故事理出头绪来,并在景区的显要位置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
生态环保少不得
“景区内有不少稀有的植被、动物,在整治中,要保持景区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张天立表示,在整治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环境评估。同时,委员和专家们表示,要好好利用这份规划,对景区的溪水、地下水实行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