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民为环保为效益30家企业今年搬离闹市 
  -2005年,工业产值占了杭州GDP的51.2%,税收贡献占了50.5%强。
  -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指明了未来五年杭州工业的发展方向,十一五计划总投资1239亿元,居新十大工程之首。
  高端访谈杭州市经委副主任范根初
  高端访谈
  杭州市经委副主任
  范根初
  记者:工业在杭州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多少?未来五年内,会不会有所变化?
  范根初:在杭州,工业还是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了很大一块份额。就去年来说,工业占了杭州GDP的51.2%,就税收贡献也是半壁江山。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的六大主体地位(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财政税收、兴市立县、民生保障、城市竞争)依然不会改变,依然是就业、税收的主要保障。
  记者:工业功能区的建设很多涉及到企业搬迁,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考虑,企业的外迁将带来什么影响?
  范根初:企业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度很大,并不是三五年能够解决的问题,列入今年搬迁计划的有30个项目。
  其一,从社会的层面来看,现在这种厂区长期混杂的情况,并不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
  其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现在的企业基本都已达到环保要求的达标排放,但毕竟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而外迁至集中的工业功能区,可以集中统一兴建一些环保设施;
  其三,搬迁并不仅仅意味着占地面积大了,更是预示着企业的发展面临一次脱胎换骨。如今的企业,没有技改投入就无法生存,因此可以借搬迁的机会进行生产能力的提升。
  鲁冠球:我有一个汽车梦
  万向电动汽车今年初通过国家验收
  “绿色,没有马达声,没有尾气,没有‘辫子’。”这是杭州市民对西湖边游9路电动公交车的第一印象,这辆出自国内汽配业龙头老大之手的电动汽车,自2005年开通后已稳稳地走了15万多公里。
  今年年初,由万向集团承担的两项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已经通过国家验收,这意味电动汽车作为清洁、高效、节能的运输工具,开始加入了现代化环保交通网络系统。
  造电动汽车梦想成真
  30多年,万向成长壮大,但是,掌舵人鲁冠球有个造车梦:“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鲁冠球并不是惟一想要造整车的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民营企业纷纷开始了造汽车的梦想,但是,门槛极高的汽车业让多少企业吃了“闭门羹”。万向集团没跟着走一般的造车路,鲁冠球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气魄,另辟蹊径,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造电动车。
  16辆电动汽车成功出炉
  2002年万向完成11部电动轿车和5部电动大客车的车样开发。
  2004年,万向电动汽车重大专项WX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节点检查,其中两辆大巴成了杭州西湖环线的公交车游9路,进行试点运行(见题图)。
  西湖边的大巴百公里耗电70度
  万向电动汽车在外形上和普通的汽车差不多,电动轿车的最高时速达到126公里每小时,经济时速下的最大续驶里程可达380公里,百公里平均耗电量为11度。而电动大巴的最高时速为90公里,经济时速下最大续驶里程为310公里,百公里平均耗电量为70度。
  它们的特征是零排放、低能耗和低噪音。
  2006年迁建项目名单(部分)
  杭州金鱼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橡胶集团公司
  新华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喜得宝集团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
  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
  杭州新华集团有限公司
  东南化工厂
  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机床集团公司
  杭州叉车厂
  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油漆有限公司
  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杭州三杭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汇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新化化工
  杭州富春江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伟业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