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尖峰集团从单一水泥行业转向水泥、医药齐头并进,是一个战略决策上的大手笔。杜自弘分析说:“金华水泥发展受石灰石品质不高、资源不太丰富、产品附加值不高、销售半径短等因素制约,而医药行业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杜自弘认为,金华有些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些弊端,抓住一次机遇就盲目扩张,遇到市场变化就垮了。他说:“抓住机遇后,企业应尽快提高装备水平,创自己的牌子,提高核心竞争力,走逐步扩张的道路。前几年一些房地产企业大赚其钱,这两年市场一变又被套住,这些教训值得吸取。”
杜自弘坦言,尖峰集团一度也搞多元发展,后来证明不太行就及时收缩了。“这需要一种眼光,也需要胆略和勇气”。尖峰集团,走过冬季是春天
尖峰集团在我省富阳的水泥基地投产已一年多,湖北大冶水泥基地目前正在建设。这意味着尖峰集团将名列全国水泥行业前茅。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效益大滑坡,许多企业陷入困境,尖峰集团也受到了影响。
杜自弘告诉记者,去年尖峰集团水泥生产亏损4000万元,幸而医药这一“翼”效益不错,不仅弥补了水泥的亏损,还使整个集团仍然保持盈利。这几年,尖峰集团仅在新药研发上就投入4000万元资金,已拥有包括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在内的一批国家级新药。
从20多年前任厂长起,去年是杜自弘感到压力最大的一年,今年同样面临诸多难题。如果说,去年尖峰集团可比喻为处在冬季的话,那么如何带领企业尽快进入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是杜自弘考虑的头等大事。毕竟,他是一个拥有5000多名职工、旗下有数十家子公司的现代大企业的当家人。
杜自弘认为,从企业自身来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下一步仍要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国际资本和水泥“大鳄”进入的背景下,国内水泥行业竞争更趋激烈,要通过资产重组,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使企业水泥生产重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对于金华经济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杜自弘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金华无论工量具、五金还是水泥等行业,企业往往数量多而分散、规模小,没有地区性集团,因而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不能形成合力,直接影响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效益最大化,如何以资产、技术、管理为纽带,打造地区性企业集团,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打响“金华制造”、“金华创造”的牌子,任重道远。对当代婺商来讲,要摒弃“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旧观念,否则会给企业的重组、兼并、联合造成很大困难。在这方面,政府及行业协会加强引导和扶持显得十分重要。
尖峰集团对金华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仅去年,就上缴税收7243万元,其中上缴当地税收4367万元,还为职工缴纳“五金”1800多万元。这些年来,尖峰集团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钱已达上千万元。
杜自弘表示,带领尖峰集团走向新的辉煌,他义不容辞,更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