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演员唱戏不能依葫芦画瓢
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徐玉兰塑造的贾宝玉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如今,一袭猩红色的风衣,雪白的围巾,使85岁的徐玉兰看上去仍然神采飞扬。
谈起越剧的发展和现状,徐玉兰兴致盎然:“演员唱戏离不开模仿,但绝不能完全依葫芦画瓢!”
1940年,经过7年的科班学习后,19岁的徐玉兰来到宁波演出。短短两年半时间,宁波戏迷对她的喜爱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然而,在演出最红火的时期,徐玉兰却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那就是只能唱别人的,没有自己的东西。
她开始有意识地向其他剧种学习。看昆剧,她学习身段表演;听评弹,她借鉴发音吐字;看话剧,她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波澜。每演一出新戏,她都要千方百计创编一些观众爱听爱学的新鲜唱腔。经过不断学习积累,徐玉兰创造了越剧小生流派的激越之音,形成了自己洒脱奔放的唱腔艺术。
“任何流派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的,没有哪一个初学者最初不是靠模仿人家开始的,但如果就此止步,不创造发展,就不会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徐玉兰这样说。
王文娟:艺术不能太功利
她走在越剧故乡的土地上,轻易地就被围观的村民认了出来——“那就是王文娟,演林黛玉的。”时光已经流过了几十年,但岁月的风尘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印迹。
因为当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曾红遍全国,“别人都说我和徐玉兰发财了,没有的事!那都是国家的财产。”王文娟说,作为演员,就得要有敬业吃苦的精神。这是百年越剧的好传统,搞艺术是不能太功利的。
当年演《孟丽君》时,王文娟常常每天连演日夜两场,连演两三个月,只有星期一可以休息半天。尽管非常苦,但她认为这是演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你得经常演戏,观众看上瘾了会追着你看下一部戏。”王文娟说,“但演出不能光想着发财赚钱,现在有些演出票价太高。比如上海普通的演出要280元的票价,两个人一起看就得560元,这样的高票价有多少人看得起?”
越剧在群众中诞生,它的发展与壮大也始终没有脱离过群众。越剧要在新百年里再创辉煌,还得依靠群众。王文娟始终认为,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赚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