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苍南观美镇来料加工看"反哺路线图"(下)
www.zjol.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0:25:5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村民在温州长力笔业有限公司观美生产线前作业场面。
“一般从第5天开始每位工人一天就可以加工1000多支水笔了,半个月后每天至少能加工1500支,熟练的还能达到2000支呢。”前天,观美镇观美村制笔加工基地第二期刚开工,该镇组织委员张加友便给生产能力作了预算。
自从半个来月前引进温州长力笔业有限公司后,加工业务就没断过,几天前,该公司还把组装车间撤掉,并打算把组装部分生产线下放到该加工基地。按这一生产任务,前天,观美村加工基地已将员工从原来的70名增加到了220名。
在采访时,一位员工告诉记者,10多天前,由于操作还不够熟练,她一天只加工600来支笔,按每支0.015元的加工费计算,一天赚不到10元钱,甚至有些灰心。幸好,除加工基地按批次派员工到公司培训外,“长力”公司还派了技术工人到该加工基地专门负责给员工作技术指导,没学几天,她一天的“产量”已达到1200来支。现在,有三位员工由于技术突出还分别被“长力”公司推荐为加工厂的技术管理员、检验员和仓库管理员,享受公司统一发放工资的待遇。员工们反映,以前,产品加工完首先要自行验收一遍,然后再送到公司去抽检,不合格的要发回修改甚至重做,如今在加工基地配了检验员,便可以就地检验,不用再来回跑腿了。
将加工车间转移到观美后,公司场地费用省了,招工问题也不用愁了。最近,“长力”公司特地买了一辆货车专门用于加工基地与公司之间的货物运输,一辆车就解决了每天8万支笔加工任务的输送问题。
无独有偶,最先与该镇岩联村晴雨伞加工基地合作的温州海螺集团有限公司,也看到了合作的双赢一面。3个多月前,作为加工项目建设的试点,岩联村引进“海螺”进行试生产时,加工完毕的雨伞都要发往公司一一验收,不合格的还要发回重新加工,有时来回甚至要好几次。经过加工厂和公司两地结合培训后,产品的一次性过关率越来越高,员工加工的程序也从开始的一道增加到现在的五道,代替公司一大部分工人的活儿。据“海螺”公司党委副书记卓益雄介绍,再过几天,公司还将把验收程序下放到加工点,对于公司来说,又可以省去这道程序的额外费用。
合作显现的双赢也吸引了其他企业。前天,双溪村鞋业加工厂刚把温州金帝鞋业有限公司的10双加工样品送回公司检验,观美镇又传来“又引进两家制鞋企业”的消息。
处于欠发达乡镇的加工基地缘何如此有“吸引力”?除了给当地老百姓带来脱贫的帮扶效果,企业方当然也受益。“这是双赢的合作。”观美镇党委副书记叶宋孝一直忙于给合作双方牵线搭桥,他说:“在市区,许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地紧张等困境,有的企业普工缺口达80%以上,根本无法完成订单产量,此外,每平方米厂房每月租金平均达12元以上的高生产成本,带来的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却往往无法成正比。尤其对一些以生产、生活必需品为主要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把劳工需求大的加工车间往农村转移,是走出困境的一大有效途径。这也是各合作企业转移车间进农村的出发点之一
来源:
温州网-温州日报
作者:
缪小霞 陈雪鹏 李士明
编辑:
傅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