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左右,我就接到了通知去拿钱的电话。”在把父亲邵定富的住院费用清单、病历卡、出院小结等资料交到北仑区宗瑞医院的医保专管点后,邵永祥很快就拿到了报销的11300多元钱。
这场急性十二指肠溃疡,让他父亲在医院里躺了一个多月,总共花费了28000多元的医药费。加上父亲2002年的那次摔伤,用去的3万多元,已经让当教师的儿子感觉到了一些压力。尽管如此,邵永祥还是有些庆幸的,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使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老人也有了一份医疗保障。
邵定富所在的嘉溪村,去年的人均收入为8686元,医保参保率在92%左右。村支书王龙辉找出了去年前10个月的赔付统计,已经有15位村民拿到了总计24438.54元的报销款。
专业的理赔经验,使得保险公司在面对医保赔付案时,能够处理得更加专业和规范。医保专管员,亦发挥着控制道德风险的作用。很多时候乐君英要做的,便是利用驻点在医院的便利,核实情况,堵塞各种漏洞,尤其是避免挂床(门诊治疗挂住院费用)、超范围报销药品费用等问题。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主要的标准应该是看能否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有效的医疗保障。”谢宪说,“实践证明,北仑模式中发生的挂床现象和超范围用药现象远低于其他模式。”
“三年实验”后的期待:政府转向深度监控农民健康
2月份69人,3月份78人。
乐君英的电脑里,记录着参保农民在柴桥医院的出院人数。这个时候,院长周舜辉正从办公室的电脑里调出当日最新的门诊数据:726人。他说自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之后,医院的门诊数量也一直在上升。
从今年开始,北仑区按照合作医疗参保人口年人均15元单独设立基金,实施小病受惠制度,对参保人门诊费用实行10%优惠补偿。
副区长丁素贞希望,今后北仑区农村医保体系的模式设计,重点应落实在提高参保农民的受益面和补偿率上。
今年起,在大病医疗保险基础上政府设立了大病统筹基金,实行收支分列、封闭运行,基金业务也委托同一保险公司操作,按照现行大病医疗保险结付结果55%累加同步补偿,实行同窗口结算。“在不影响基金封闭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保险公司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合作医疗长期稳定运行。”
这也意味着,同样报销一次住院费,今年参保农民拿到的钱可以多出一半。
眼下,很多人还在期待着一个即将建成的北仑区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它的首要作用是方便政府进行深度监控。未来的平台数据中心会设在区政府,由卫生局实施监管,给商业保险公司管理权限,在全区各医院实行联网,随时监控参保人的所有信息。
“到那个时候,每个参保农民都能有一份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如今每季度由保险公司提供给卫生局的一份北仑农民疾病状况的分析,对于胡高波来说就已经很珍贵了。他觉得如果再能进一步加以完善,就能形成一份很好的疾病谱系。
“打个比方,如果把它交给周舜辉,柴桥医院就可以有目标地对当地的大病进行干预。”胡高波设想,这个信息平台,如果可以跟公共卫生的疫情直报系统归并,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离新一轮的重新招标还有8个多月的时间,丁素贞已经接到了很多个咨询电话。一家迫不及待的保险公司,甚至已经开始制定投标方案。
第一个3年已步入后期,“北仑经验”到了接受各方考评的阶段。丁素贞说,今年政府将准备组织一次全面的调研。“如果得到认可,我们希望可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