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富有 “养蜂战略”培育一代义乌商人
www.zjol.com.cn
2006年04月17日 15:08:2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义乌小商品市场一角。
考察义乌经济发展,会发现这样的特点:一方面义乌很富有,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义乌市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组数字: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0.1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4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35亿元;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义乌人入选各类全国富人排行榜的前400强,而邻近的东阳却有多名富翁名列其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为当代婺商成功的一支,当代义商的富有是一群人的富有,而不是几个人的富有。
解析这两个特点,或许能从中理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
“养蜂战略”,让义乌商人充分发挥潜质
“义乌商人就是蜜蜂。虽然他们块头不大,但创造财富的劲头大,无数只蜜蜂出去采蜜,聚在一起就可以产出一桶桶蜂蜜来了。”冯志来把义乌商人比作蜜蜂,把义乌比作蜂箱,把义乌政府比作做蜂箱的人。他认为,义乌经济发展得益于“养蜂战略”。冯志来退休前曾任义乌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义乌市政协副主席,对义乌经济、文化素有研究。他说,义乌经济发展得益于创业群体的庞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冯志来的比喻的确形象。从企业数量上看,义乌现有企业11万家(包括具有工商执照的经营户)。这就是说,义乌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老板有11万多人,而义乌本地人口是68万,等于是不到7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人当老板,比例是相当高的。以饰品行业来说,义乌有200多家企业,除了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有50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以外,其他大多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小企业,其块头只能算是一只只蜜蜂。
当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开始走“以商兴县”这条路后,义乌人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到义乌城里去摆摊、到广州去进货、到云南贵州去做生意,曾是那个年代义乌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实实在在的行动。记者的老家在义乌市东河乡。东河为义乌西乡,与义乌东乡的廿三里、下骆宅一带相比,人们的经商意识还差一拍,但那个时候外出经商的人几乎每两家就有一人。每当春节期间,在各地经商的人回到村里,手头明显比在外工作的人要阔绰。经商不仅让义乌的商人腰包鼓起来,更宝贵的是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积累了经验。而这种经验又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其他人。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何成明 洪兵
编辑:
傅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