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叫板纳西古乐
其实,十八翁古乐队从组建到发展还大有来历,其中蕴含了诸暨民乐爱好者一番特别的心思。
“为什么叫十八翁古乐队?而不是十九翁,或者二十翁?”面对记者的提问,黄仕根和他的队友们笑着坦露了心扉:“我们之所以组建这个十八翁古乐队,并不是我们这些老头想成名,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诸暨古乐‘十番’发扬光大。”
“十番”是诸暨一种有名的传统民间音乐,亦称十番鼓,十番锣鼓,又称细乐。据史料记载,十番乐队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10种乐器,故名。它曲调舒缓悠扬,旋律婉转动听,具有一种高山流水、云蒸霞蔚的柔和之美。其乐队一般由18人组成,乐器主要以笛子为主,并加以绷鼓、双星、月锣、九番锣、鼓板、笙、笛、头管、二胡、四弦胡、琵琶、三弦等乐器。曲牌多达上百个,流传至今尚保存完整者仅“后庭花”、“甘州歌”、“平沙”等十几个曲牌。清《光绪诸暨县志》有“天瞑月上,鼓吹百木、大吹大擂、十番跷鼓、琉璃续缎,殷天丽地”之载。《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载:“有文十番鼓、武十番鼓。文十番鼓最可以,大鼓檀板,笛管笙箫,琵琶提琴,云锣汤锣,并为一套,有《双鸳鸯》、《花信凤》、《落梅花》谱曲,悠扬掩柳,节奏天然。”
“十八翁古乐队参照的正是文十番。”黄仕根深有感触地说:“我依稀记得在我们孩提时代,这种音乐还能听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十番像是消逝的往事一样,日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这让我们感到很遗憾,也很担忧。”每当黄仕根和他的民乐朋友坐在一起时,总会提起十番,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抢救弘扬十番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民间音乐做点有意义的工作。
今年初,在退休老人黄仕根、方正祥、陈宝船等组织发动下,一支由18个老人组成的十番古乐队成立了。“古乐队的成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有时间,有技艺,有责任心。”十番古乐队招兵买马的消息一传出,吸引了数十名诸暨各地民乐爱好者报名参加。通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18名正式人选。他们把玩民乐的时间很多都在十年以上,大部分人曾经是诸暨区级剧团的骨干,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民乐的喜好,用两个字来形容他们,那就是“痴迷”。“他们会在买青菜时,为了一毛钱而与摊主讨价还价,但买自己心仪的二胡或扬琴,几千元他们也不会心疼。”据介绍,18位老人平时个个省吃俭用,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更新“武器”,每人都有三件以上民间乐器,最多的有19件。他们中不少平时还要为生计而奔波,但一到练习时间,他们会一个不落的出现。蔡仲康今年80岁,是一名敲锣手,作为年龄最大的队员,他从来都准时参加每次练习。
“丽江纳西古乐会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也许我们的技艺还不能与纳西古乐相比,但是我们的决心会证明一切。”黄仕根坚定地告诉记者,如果说纳西古乐是人类文明的音乐活化石,十番就是诸暨民间音乐的活化石,作为土生土长的诸暨人,他们立志将西施故里的十番古乐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来自西施故里的优美民乐。
音乐系的编外生
黄仕根有一个特殊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这18位民乐爱好者的简要资料,包括擅长乐器,年龄,联系电话等。“他们平时都在诸暨城区各个戏曲角活动,和市区100多位民乐爱好者一起练习。”
据介绍,在诸暨城区,每个戏曲角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安排每个民乐爱好者的练习演出时间。这就为民乐爱好者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提供了一个平台。十八翁古乐队的成员为了提高技艺,除了在戏曲角练习,有的还千方百计寻找各种机会学习。钟良善就是其中一位。
见到钟良善时,他正在上班。今年63岁的钟善良是诸暨市老干部局门卫。来自诸暨璜山农村的钟良善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前年,他经人介绍,离开老家,和妻子一起来到城里谋生。当门卫是个苦差事,但是在钟良善眼里,却一份求之不得的“美差”。
在老干部局,设有老年大学,每周音乐系开课,钟良善都会去当“旁听生”。对于民间音乐,钟良善有着一份特别的喜好。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城里的人经常到村里来演戏,有一次,一种叫三弦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让钟良善听得如痴如醉,因为买不起三弦,他便自己动手做起来。“蛇皮,木头,也没人教,一点点摸索,就给做成了。不过,直到现在,我弹三弦定的基调音还跟别人有区别呢。”钟良善说着竟红起了脸。但是,让钟良善感到欣慰的是,在模仿中,他竟弹会了《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这为他枯燥而贫穷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快乐。
由于生活艰辛,在很长一段时间,钟良善为生计而奔波,让他无暇在拨弄他的三弦。直到儿女们成家立业,他才想到“重操旧业”。特别是在老干部局当门卫,当听到老年大学教室里响起“哆哆来咪……”,他的心就怦然跳动,情不自禁走到窗前,静静地聆听这些音乐知识。
在老干部附近有一个歌舞厅,一到晚上,激情奔放的音乐传到门卫室。但钟良善似乎全没有听见,埋头弹他的三弦。有一次,他正在埋头弹三弦,抬起头时,忽然发现门口围了好多年轻人,其中有一个小年轻惊讶地赞叹:“这种乐器的声音真好听!”这让钟良善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在十八翁古乐队,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老人们想法很简单,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诸暨十番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