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度发达,而知识产权又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的社会中,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创新,将使产品趋于贬值。
——硬币的背面;产业集群面临危机
产业集群出问题了
然而,产业集群内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近两年,浙江各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普遍日子难过,而产业集群外的企业反而比较好过。”这意味着——产业集群出了问题!
之前,人们是不是只看到了事情有利的一面?如果理性全面地分析,是否可以发现,如此极端的低价和成功的背后,还潜伏着另一种意料之外的可能?
事实如此。2004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经济突然面临冬天,增长速度在全国开始靠后,全年的增长率仅排在全国第21位。2005年以来更添寒意,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9.3个百分点。全社会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增长8.7%,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经调查的187家企业中,有54.5%的企业完不成出口订单任务,其中有2/3以上的企业遭到了外商的索赔;企业不敢再轻易接订单,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出口订单数减少20%以上……
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缺电、缺水、原材料涨价、宏观调控都是原因,但深入分析可以明白,这些都是表面。浙江经济走入颓势,根本上反映出的是一个巨大的隐忧——浙江经济增长本质上靠的是劳动力和资源投入的增加,而不是技术的创新。
也就是说,产业集群里的企业都是在低水平复制,而不是创造!大家赚的只是一种“人头费”,是一种少得可怜的加工利润。这才是浙江产品价格低廉的本质原因。今天,成千上万的企业,终于在这种模式里陷入了泥淖。
最大的优势成了最大的劣势
(一)
浙江嘉兴洪合镇,中国最早的羊毛衫产业集群,产品曾畅销全国。市场内共有4000多家店铺,每个店铺相当于一个工厂。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竞争的。
做库存,是洪合羊毛衫市场的另一大特色。羊毛衫是季节性消费品,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销售。因此在销售季节来临之前做库存是洪合人应对市场的一大举措。
库存做什么款式?这是每个洪合人都关心的事情。
看到同行中经营比较好的,款式感觉不错的,就跟着做(如前所述,产业集群内企业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当一家商铺的衣服供应不够的时候,客商能在别家找到相同的款式,不至于在经营过程中断货。这样的同质化经营模式,必然让销售价格透明,只要询问三五家经营户,合理的进货价格马上能探察明白。
于是,洪合人为了让自己的货卖得更快,争相降价。
于是恶性竞争难以避免,相互压价、低价竞争必然越演越烈。最后走向价格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参与价格博弈的所有企业,利益都趋于最小化。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本能地发挥出学习成本、交易成本、信息传递成本急剧降低的功能。在洪合羊毛衫市场内,这样的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哪家的产品行情比较好,哪家晚上发包比较多,都会引起同行的刺探。得到情报后,立马组织打样、生产,一周之内,整个市场都会跟风学会同样的方法,全面参与同质化竞争。在大家都上该产品之时,就意味着降价、降价、再降价,直到这个款式的利润空间被榨干,市场被做死为止。
然后寻找另一个新款式继续重复这样的轮回。
——这就是产业集群的致命伤。
然而这也就是产业集群在浙江快速成长,并在参与国内国际产业竞争中获胜的原因。没有人想到,这“最大的优势”背后,竟然是一种“最大的劣势”!
(二)
我们来看看,产业集群的“劣势”在洪合究竟有些什么表现?
2002年5月,《人民日报》华东版刊发了一篇文章《浙江一羊毛衫市场廉价雇佣童工牟取私利》,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羊毛衫市场对加工环节的劳动价值压榨,在其中的一张照片下面配上了“本该拿铅笔的小手(儿童)在艰辛劳作,拼织一件羊毛衫才挣一两角钱”的文字说明,着实令人震惊。
文中提到的正是洪合羊毛衫市场。
这说明什么?洪合羊毛衫产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接近被榨干的境地,经营户不得不把自己没有上学的孩子拉来帮忙,省一个工钱是一个工钱。
2003年非典肆虐,拥有几千个门市部的市场,每天客户只有十多人,造成上年库存衣服的全面滞销,下半年非典过后,市场内亏损的客户十分普遍。有一人因为压力太大,出现畅销幻觉,天天打电话叫亲戚朋友来帮忙打包发货。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哭了。这人已经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被送到医院治疗。
这些人也是在为整个市场而哭!
2001年年底,嘉兴市汇信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进驻洪合,为洪合羊毛衫产业拓展外贸业务。无疑这是洪合提升产业层次的机会,羊毛衫经营户、企业都非常欢迎。
然而一年之后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合作失败!
双方吵了起来。企业说你一个定单都没有。进出口公司说你们不自己看看做出来的衣服什么质量?我怎么给你拿订单啊!企业说你们一会说客户要验厂,一会说要打样,打了这么多样没有成功一个,你们根本就没有客户;进出口公司说你们洪合企业没有设计师,像样的打样车间也没有,打出来的衣服都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我有什么办法?
显然,上面三个故事,都是低成本低价格注定的结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商品贬值
为什么会形成所有生产要素,都服从于低价格这个唯一的目标?
这里有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现实逻辑。几乎所有经济学家一遇到传统产业问题,无不大呼“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在浙江产业集群中,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的,往往却是人们不愿看到的后果!
我们可以简单表述成如下事例:
一件低档次的羊毛衫,一台手摇横机一天能生产20件,每件价值20元。当个别企业采用电动横机的时候,一台横机一天能生产50件,这正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如果在一个法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社会,这个企业可以在每台横机上获得30件衣服价值600元的超额剩余价值。看来这个企业能赚大钱!
但是,在动态信息畅通无阻的现代经济活动中,在产业集群内,事实并非如此。
至少在洪合,当个别经营户有这样的生产优势之后,实际销售中,你会发现,市场上羊毛衫的售价已经不是20元,而是意想不到的5元!原先手摇横机时代的一台横机一天生产20件衣服,获得400元人民币的价值。现在因为个别经营户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产品的急剧贬值,5元一件,50件衣服的价值现在只有250元,比以前手摇横机还少了150元!
为什么?因为一夜之间,整个市场会由于某一个经营户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地震。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轻而易举的模仿,必使集群内所有企业都争相学习到同样的技术。生产效率的提高,接下来必然导致每个经营户库存猛增,于是人们更加急于卖掉货物,于是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的理由更加充分!
不要奢望你现在还能卖20元一件羊毛衫,告诉你,高于5元没人要了。
这就是提高生产效率之后的结局!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信息高度发达,而知识产权又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的社会中,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创新,将使产品趋于贬值。
于是没有人愿意创新。
模仿已经成了企业生存的习惯,在这种习惯之下,任何环节,都在省钱,任何成本的上涨,都在抵制。
低价是唯一的、最有效的竞争手段。这是一种“向下的利润通道”。
所以义乌的袜子价格可以低到一双只赚1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