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由50多位客商组成的“伊拉克重建采购团”带着10亿美元的采购额到了上海。从1991年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美伊战争,伊拉克一直处于重建与摧毁的边缘,这使很多中国商人打起了去伊拉克挖掘商机的念头。
在伊拉克真的有商机吗?去那里做生意有危险吗?记者采访到了一些已进入当地市场的中国企业,他们讲述了自己挖掘伊拉克商机的经历。
伊拉克需要什么?
取暖器在中东意外好销
“除了有市场,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是商人们对伊拉克的评价。战后伊拉克物资的严重缺乏带来了无限商机。2006年的伊拉克战后重建展预测,此次用于伊拉克战后重建电力业的经费高达120亿美金,石油业为80亿美金,水和卫生业为70亿美金,农业为30亿美金。
从2004年9月起,温州瑞安市东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外贸业务员黄颖捷三年里去了四次约旦,算得上一个“中东通”了,这几天她正在约旦阿曼参加伊拉克重建国际商品展。
“很多商机之前想都没想到过,”黄颖捷说,有个伊拉克客户向我们订购了大量家电,其中光是取暖器,每年就需要10个货柜(相当于150万美元的总额,数量大约三四万台)。“我们一直都以为中东地区是很炎热的,哪里想得到取暖器也有市场,不来这里是不会知道的。”原来,约旦的气候和中国新疆比较相似,温度可以低到零摄氏度,还会下雪。
“伊拉克和约旦商人采购的都是中低档日常生活必需品,基础市场潜力很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企业负责人说,伊拉克人对中国商品的印象非常好,因为符合他们的消费特点和购买能力。
浙江人能提供什么?
小五金、日常生活用品都有机会
伊拉克商人穆斯塔法正在约旦参加第三届伊拉克重建国际贸易博览会,这回是在家门口挑选中国商品。一个月前,他还到过杭州采购成衣,包括夏装和秋装。他说,有空还要来浙江看看浙江的润滑油、轮胎橡胶、车身喷漆。
穆斯塔法的SAFFARINTERNATIONAL公司是一家伊拉克外贸公司,由其父亲创办,他负责中国公司,在广州工作,同时在杭州、宁波、义乌等地进行采购,主要为化学医药、汽车部件、成衣等。
“伊拉克重建需要大量的日用品和建材、交通运输产品,订单多在百万美元以上,浙江商品成本低,工艺熟练且做工精良,交货时间短,因此在伊拉克口碑较好。”穆斯塔法说。
国内外人士对伊拉克重建市场进行分析,认为战后重建的商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建筑重建工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钢铁、建材等产品的需求,这部分的订单可能被以美英等国瓜分,中国企业的机会主要来自轻工业,比如小五金、日常生活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