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失业率”的大小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数据。这个数据不仅反映社会的富裕程度,更折射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程度。
在义乌这块充满现代商业气息的土地上,就业压力却要小很多。下岗工人、“4050”人员、农村劳动力等困难人群可通过技能培训,顺利找到工作;律师、医生、教师、村干部可下海经商,走致富捷径;连老外也看中这庞大的市场,扎根义乌,把义乌当作“工作的天堂”。
陈后英:免费技能培训让我致富
39岁的陈后英是义乌佛堂人,原是义乌矿山机械总厂员工,去年获得“义乌十大女经纪人”称号。“当初下岗时,我真的有点迷茫,不知该怎么过日子。”陈后英咧着嘴说,“幸亏镇里的技能培训班帮大忙,我从那里学到再就业的本事,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
打工时每天工资15元
陈后英和丈夫原是义乌矿山机械总厂双职工,生活过得还算顺利。1999年12月因企业改制,夫妻俩失业。这犹如晴天霹雳,打破小家庭的宁静。家里没钱做生意,自己也没本事去做其他工作,以后的生活怎么办?陈后英很迷茫。
为维持生计,她跑到镇上摆过夜摊,亏了不少本钱。后又提着篮子,偷偷溜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卖水果,可没摊位,常被管理人员罚款。
“那时,我几乎试过所有能赚钱的办法,可是非常不顺。”陈后英说,她去帮人打零工,可抠门的老板一天只给她15块工资。几天后,筋疲力尽的陈后英离开了。
初试经纪人屡遭挫折
2001年,陈后英看到有关“来料加工经纪人”的介绍,又有了新打算。“经纪人,其实就是中介人,从客户手里争取业务和原料,再分给手下一些员工做,员工是临时召集的。”陈后英说,“我那时没工作,但人缘还不错,就打算试一下。”
没想到,这份职业也不顺利。因没经验,产品质量跟不上,陈后英连亏几次。一些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客户,也逐渐对她失去信心。
记得第一笔业务是加工一批头花,陈后英请邻居和同厂下岗的姐妹们帮忙。后来,陈后英没赚到加工费,还把一家三口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贴了进去。丈夫劝她不要再干了,可陈后英清楚,那只是因为自己还不懂行。
接受免费技能培训收获大
2002年初,镇里传来举行免费技能培训的消息。近一个月内,陈后英每晚参加经纪人培训班。老师有的是劳动部门专家,有的是成功经纪人。“听他们上课,收获非常大。我明白了如何把关产品质量,也明白了对客户和加工者都必须注重信誉的道理。”
培训班结束后,陈后英拿到了上岗证。“从那以后,我的工作突然顺利很多,业务越来越多,手下员工一度达到300多人,可业务还是忙不过来。”陈后英说。
她一年发放加工费就达15万元,有的女工一年可领到8000元左右工资。
[采访手记]
知识就是财富,技能培训不仅解决了再就业难题,还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条件。义乌每年都会举行两次大规模的免费技能培训,有些乡镇每天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午餐。义乌每年受训人员达到12万人次。31.6万名农村劳动力中,已有22万人经基本的学习和培训,转移到二、三产业。同时,义乌各地定期举行劳动力招聘会,动员企业接受各类就业困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