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5月21日讯 (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张国亭 陈平) 浙江省大学生手语爱心联谊会今天在杭成立,来自省内13所高校手语社2000余名大学生,在第十六次全国助残日以此表达对打造聋哑人交流“无障碍”的支持。令人尴尬的是,笔者今天随聋人一起,对杭州的商场、医院等4家窗口单位走访,结果竟没碰到一位懂手语的现场工作人员。
陈灵灵是浙江理工大学二年级学生,即将参加手语中级水平考试,她认为大学生热衷学手语的动力,源于他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聋哑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被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融入社会的愿望深深打动。去年暑期社会实践中,陈灵灵曾在台州的一户聋人家庭生活了一周时间,令她感动的是,这户家庭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坚定了她继续学好手语、帮助聋哑人群体的愿望。她也因此成了刚刚成立的全省大学生手语爱心联谊会的第一任负责人。
像小陈一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手语、推广手语、服务聋人和帮助聋人的活动中来。 1999年浙江理工大学成立全国第一家高校大学生手语社,参加手语社的大学生已由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目前的300余名。我省目前各类的助残手语社大中专院校超过20余所,而掌握手语知识的大学生志愿者已经突破3000人。
与大学生们手语助残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笔者今天随聋人叶任在杭州的商店、医院、银行等窗口场所,却遭遇“冷遇”。
上午9时,叶任在杭州百货大楼看中了一款T恤衫,对于叶任手语的问候,营业员一头雾水,由于实在无法交流,他最终打消了购物的念头。
虽然省中医院大厅的服务台无人懂晓手语,但让叶任感到开心是,在医院就诊时他意外遇到了“知音”。就在他用手语向医护人员打招呼受到误解时,一位热心的王大妈帮助解了围,为医生当起了义务手语翻译工作,也让叶任接下来的求医经历变得顺利起来,而刚刚参加手语培训就派上了用场,很让王大妈兴奋。
窗口单位应学习手语,为聋人提供必要的服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义务。据了解,去年以来,到省手语中心接受培训的有4000余名,但大多数是大学生志愿者,窗口单位人员如杭州百货大楼、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先后都派出专人来进行过手语培训,但从目前情况看,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少。
省手语培训中心主任周致明表示,大学生学习手语的热情高涨,他们在校期间培养的对残疾人的爱心,在他们走入社会后,对我省正在致力于建设的无障碍交流助残社会氛围,将有很大的益处。而手语目前所遭遇的尴尬,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对于杭州窗口单位遭遇的手语尴尬,杭州市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对窗口行业手语培训的宣传力度,促进更多窗口单位进一步提高助残意识。另外,杭州市残联正在建议贸易局、卫生局等部门,把手语作为窗口单位岗位晋升、晋级的重要考核指标,确保医院的导医台、商场的导购台中有熟悉手语的工作人员,使广大聋人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