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先进性教育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新农村建设鼓劲扬帆?海盐县的具体做法是:以“富民强村、文明兴村、民主治村、素质立村”为抓手,着力描绘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使广大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全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富民强村结硕果
海盐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农民强烈要求致富的呼声,认准“农民增收”这个硬道理,引导各村千方百计唱好增收“大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海盐农村在增收致富上使出了浑身解数。秦山镇杨柳山村是一个仅有500多户的移民村,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兴起了蔬菜种植、石料加工、捕捞养殖、运输营销等四大产业,同时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出资500万元收购镇农贸市场、建设千亩海涂养殖基地、种植经济林,在集体资产增值的同时,村民年终还拿到股金分红。杨柳山村支书告诉记者,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65元,成为全县首个省级小康全面示范村。
武原镇君原村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小葡萄成为村民的“致富果”,仅去年就为村民增收近200万元。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澉浦镇茶院村投资250万元入股镇工业功能区标准厂房建设,一年可获收益25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
“你有你的增收招,我有我的致富法”已成为海盐104个行政村富民强村的生动写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海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4年位居嘉兴各县(市、区)之首,去年达8542元,同比增长12.3%,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39元,同比增长5.1%。
文明兴村展风采
先进文化在农村文化阵地生根发芽。武原镇建新村一座烧香小土庙曾被村干部3次拆除,可少数老年村民却在原址悄悄重建,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在先进性教育整改中,村党支部将文明兴村作为重点,让封建迷信彻底退出“市场”。今年初,村里第四次拆庙,投资8万元种上草坪灌木,添置了健身器械,还组织20名农村大妈到县城文化馆参加腰鼓培训,组建了该村第一支腰鼓队和篮球队,原来的小土庙如今成了村里老少同乐的休闲健身园。
秦山镇北团村党支部克服资金不足困难,投资3万多元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开设了电视室、茶室、阅览室等,活动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和众多的活动项目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加活动。
“灰尘靠风刮,臭水靠蒸发。”这是通元镇雪水港村曾经流行的一句顺口溜,也是1年前村里的真实反映。记者日前在该村看到,疏浚完毕的河道水清岸绿,村里铺上了5米宽的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有了垃圾桶,保洁员按时上门收集垃圾,还建起了“健身苑”和绿化小广场,商业综合楼里有便民超市、综合服务社、农资供应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该县深入实施的“851”工程、文明系列创建工程和“十百”工程,丰富了全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展示了新时期新农民的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