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虫记第一回:连根砍断构树
去年5月份,不堪其扰的食品厂请当地农科院鉴定。农科院的专家们猜测虫子可能是寄生在桑树上的“桑黄萤叶甲”。那么它的老巢在哪里呢?
食品厂周边都是居民房,没有农田,厂附近有几棵香樟树、雪松,还有两三棵构树。农科院专家们估计就是属于桑科的构树。于是,食品厂派人找到一棵树干上有虫洞的构树,挥刀连根砍断。
本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不料,今年5月份,神秘虫子又来食品厂“大闹天宫”。食品厂的负责人赶紧又跑到当地农科院“求救”。
当地农科院专家无奈地摇头,开出了一个有3个名字的名单。
5月15日,正在余杭出差的浙江大学植保系教授徐志宏的手机响了。食品厂方面派车当天就从余杭接来了名单上的第一号专家——徐教授。
捉虫记第三回:破解虫子身份
在放大镜下,这个似乎仍然桀骜不驯的虫子,一伸脚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身份之谜。你看,这虫的脚有的4节,有的5节。翻开昆虫图鉴,“黑尾拟天牛”一栏里,特征都能“对号入座”。
弄清虫子的来历后,徐教授对症下药给这家食品厂开出“重新密封加工厂屋顶,天花板贴纸消灭缝隙”等4条“药方”。
“这种叫黑尾拟天牛的虫子以前在浙江从来没有出现过,属于新纪录种。”徐教授说,“而且它还能分泌毒液,人被咬后,皮肤上会生水泡。”
捉虫记第二回:天花板的秘密
5月16日,一番严格消毒程序后,徐教授进入了可以容纳几百个人的食品厂车间。所有的窗缝都是用胶水封闭住的,虫子从哪里进来?
徐教授正狐疑着,一抬头发现了天花板:只见几块天花板间有非常小的缝隙,密封条件似乎不太好。徐教授转到更衣室和出现虫子的办公室,发现天花板都有类似问题。
“虫子会不会是从天花板上下来的?”徐教授爬上梯子,打开杀虫的诱虫灯,小心地走过仅容一人的通道,进入又闷又热的天花板内,然后把发出荧白色灯光的诱虫灯放到天花板上。
不到1个小时,虫子好像下雨一样,“刷刷刷”地纷纷掉在天花板上——有的被诱虫灯电死,有的艰难地爬行。
“天花板上又闷又热,虫子一般最喜欢这种环境繁殖,而且木质物品容易腐烂,估计这种虫子可能靠吃烂木头过日子。”徐志宏教授告诉记者。
到底虫子从哪里进来?“食品厂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防虫网破了,通到外面的管道有缝隙。”徐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