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上,《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首次披露。1014名受调查的小学生中,有焦虑情绪的占25.8%,有抑郁情绪的占15.9%。课题负责人、杭州市第七医院院长赵国秋说,小学生心理问题呈“U”形现象,即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最高。
三年级是本次调查学生的最低年级。之所以选择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开始调查,是为了保证孩子对测试题目的准确理解。而理解力的形成也同时说明另一个问题: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但事实上却还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也许正因为这样,这些没有升学压力,也逐渐脱离了初入学时的不适应的三年级孩子,成为心理问题高发人群。
三年级孩子最容易抑郁
调查者之一、市七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刘健说,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是国内通用的Rutter行为量表和儿童情绪量表。
Rutter行为量表是由老师来评价孩子的行为,共涉及26种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头痛、尿床、发脾气、拒绝上学或逃学、难于长期静坐、经常破坏东西、经常和同伴打架争吵、不被其他小朋友喜欢、经常哭、喜欢吸吮手指或是咬指甲、做事拿不定主意、害怕新环境、偷窃、爱说谎等。行为问题发生的频率也要评定,到底是“有时出现”(每周少于一次),还是“至少每周一次”甚至更多,频率发生越高说明孩子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越明显。
儿童情绪量表则由孩子自己来回答。问题大多集中在一些躯体症状和心理感受,比如是不是经常觉得肚子痛、想呕吐、觉得不高兴、心烦等。
最后结果显示,小学生更容易出现的是破坏东西、不听管教、欺负同伴等行为问题。六年级孩子在焦虑、学校恐怖、社交恐怖上得分最高,三年级的孩子出现抑郁情绪的最多。
啃指甲是为发泄焦虑情绪
样本:女生毛毛,小学三年级。十个手指甲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有些索性只剩下一小块,妈妈说“像是被狗啃过”。父母想了很多办法,一看到毛毛把手指往嘴里送就大声呵斥或是直接打她的手。后来还打听来一个“偏方”,在指甲上涂一些辣酱,毛毛被呛得满脸通红、直吐舌头,但啃指甲的坏毛病还是没改掉。
专家点评:大多数孩子啃指甲是情绪问题转化为行为问题的结果。因为孩子缺乏生活协调技能,当他们觉得无法应对的时候也不能像成人那样排解,啃指甲等“古怪行为”很可能是他们转移焦虑情绪的途径。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孩子最开始啃指甲时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或者他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啃指甲,也许能找到原因。不要忽视一些细节,转学到新学校、跟陌生人接触等成人看来似乎很平常的事情,也许也会成为孩子焦虑的原因。
偏科的孩子要调节左右脑
样本:女生小姜,小学三年级。作文写得好,语言流畅,还会用一些很生动的词语,让语文老师赞口不绝。但一到数学课就成了“差生”,一问三不知,考试常常不及格。
专家点评:学习困难是儿童心理问题中常见的一类,偏科是其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读书就是读不进去,能通过神经心理学的方法来调整。比如偏科有可能是左右脑发育不平衡引起的,可以适当用药物调整。家长们尤其要注意,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打骂,这不但会让孩子因学习压力而选择逃避,还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