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库房要建档——
没发光的宝贝不会少
“这把琴的价值,不好说。真正的唐琴,价值起码在千万元以上。”面对在场人员的炯炯目光,成公亮出言谨慎。
记者上网查询,资料显示,目前已发现的传世唐琴只有17把左右,多数为国内外博物馆收藏,故宫博物馆仅藏2把。而它们的市场价值难以估量,在2003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把“大圣遗音”唐琴曾以891万元人民币成交。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尽管这些古琴价值连城,但由于浙博缺少研究古琴的专家,它们一直默默地在浙博库房里沉睡了50多年。直到前几年,国家文物局要求各个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建档,这些古琴才“重出江湖”。而这件事也让浙博常务副馆长陈浩觉得,库房里也许还有没“发光”的宝贝,“我们不排除对有些文物的认识还有局限性。”浙博在70多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由于人手有限,有些一直都尘封不动,通过这次整理建档,发现了不少珍品。
据范佩玲透露,“来凰”不算浙博现藏的最好的琴。在30多把琴中,还有几把的品质更上乘:“春雷秋濑”——琴背密布细流水断,琴面隐见小蛇腹断,腹内刻有唐宰相李勉的刻字;“彩凤鸣岐”——腹内刻有“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好琴,这两把是更好的琴。”成公亮在一旁点头称是。
湖边琴声不是梦——
古琴演奏会有望举行
在电视剧《笑傲江湖》,令弧冲潇洒挥指,余音袅绕。在金庸小说、武侠影视作品中,古琴常常出现,却并不被人们所熟识。直到2003年,古琴成功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慢慢被大家知晓。
为电视剧《笑傲江湖》弹奏琴曲的古琴家赵家珍女士表示,“古琴之雅勿庸质疑,但雅乐并不代表必须曲高和寡、孤芳自赏。如果能为古琴艺术带来更多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琴、学习古琴,那么古琴的春天就真的降临了!”
昨天在展示现场,成公亮恋恋不舍地摸着“来凰”,遗憾地说:“这些琴就要被保护起来了,这样亲密接触的机会,以后再也不会有了,更不要说听到它们的琴声了。”如果千年古琴自此“绝唱”,只能成为展柜中的“哑琴”,对广大市民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
立志于让博物馆更亲民的浙博已经有了想法,陈浩表示,在适当的时候,浙博不仅会以传统的展览形式让大家欣赏古琴,还会考虑举办一场古琴演奏会,让大家体会一下在西湖边当古代文人雅士的滋味。“在西湖边,或者就在浙博附近的孤山,用演奏的形式让大家一领古琴风采”。通讯员赵幼强本报记者林梢青劳国强
●助读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孔子把它当成办学最重要的六艺之一。
据《琴操》记载:古琴的制作早在伏羲时已出现,有“伏羲作琴”之说。古琴之所以可贵,在于制造很难。而制造之所以难,是因为寻找良材很难。因为古琴的制造,在原则上必须以桐为面,梓为底。桐梓虽然多,可是适于作琴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