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禁毒网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我国登记在册的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已从2001年的2.5%上升到6.7%;在大多数城市,这个数字已占到吸毒者人数的6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而这些迅速增加的数字几乎都是青少年。在今年“6·26”国际禁毒日来临前,记者率先撩开被称为“舞会药”的新型毒品的面纱。
案例一 2005年9月10日晚,32岁的温州人吸了大量K粉后,难以控制自己,竟持从非法渠道弄来的枪跑出饭店,对着商场陈列橱窗里自己的影子,开了一枪。被逮捕后,他说,自己当时已产生幻觉,以为橱窗里有人要杀他。
案例二 2005年6月1日凌晨,杭州天上人间娱乐有限公司KTV包厢内,诸暨人王宇臣和其他6人,吸食了4包“K粉”、5粒摇头丸,在DISCO音乐的刺激下,猛烈摇头。然后昏迷不醒。当第二天凌晨,众人把他送到医院时,22岁的他已不治身亡。
案例三 2006年1月30日(大年初二)晚11点半,杭州市公安局高新派出所在开元之江度假村发现一具女尸。民警调查发现,死者为18岁的“婷儿”,她与其他5人吸食了15颗“麻古”后,异常亢奋地发生了性关系,有心脏病史的她随即死亡。
八成吸毒者不知它的“毒”
记者从禁毒部门了解到,由于新型毒品吸食者只在吸食后才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症状。有8成的吸毒者不知道新型毒品是“毒”,有的甚至将其错误地看作是一种时尚生活。
“我们戒毒所,前几年还主要对那些吸食海洛因的人做强制戒毒,现在每年收进的吸食新型毒品的人都有100多个。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因为缺乏对‘新型毒品’危害性的认识而误入迷途的。有的甚至把它当成伟哥、减肥药来用。前两个月山西还发现,新人在婚宴上用一种叫‘面面儿’的毒品当‘点心’,招待客人。这简直就是一场集体慢性自杀的悲剧。”省戒毒所一位与毒品打了多年交道的老医生愤怒地对记者说。
17岁的张华(化名),已有3年吸毒史的她正是从“K粉”开始的。参加中考那年,她的目标是湖南最好的中学,那时她每天只睡5个小时,但学习的压力让她在一次朋友的生日聚会上,经不起诱惑吸了“K粉”。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心里,毒品是什么概念?
张华(以下简称张):海洛因、鸦片、大麻。
记:你不知道“K粉”也是毒品吗?
张:聚会中,朋友把它叫作“盐”,摇头丸被叫作“糖丸”。
记:你知道那是什么做的吗?
张:不太清楚,看周边朋友吸过,除了摇头外,清醒后也没什么事。我看大家都在聚会上吃,也就吃了。
记:你吸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张:吃了药之后,先感到浑身发热,就想晃动身体,不摇就会浑身冒汗,上下牙打架,莫名地兴奋。连警察来了都不知道,跟疯子一样。上瘾后我辍学跑到杭州来做小姐。我想给大家提个醒,别以为摇头丸、“K粉”不会上瘾,如果当时知道,我肯定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