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热,热,热。浙江大地连日“高烧”。
当人们品味着西瓜的清凉,感受着空调送来的习习凉风,或是喝上一口甘甜的桶装水,甚至饱览风光美景时,您是否注意到,在炎炎烈日下,有许多劳动者仍在辛勤工作着。他们有的为城市建设而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有的为了给别人营造一片阴凉而挥汗如雨……
7月4日,浙江日报派出数路记者深入社区、工地、田头,和烈日下的劳动者共同工作。短短一天,体验到了什么是平凡,什么叫感动。
社区厨师:逃到烈日下透口气
博客记者 杨军雄 发布日期 2006年7月4日
天气预报显示,杭州今天最高气温在37摄氏度以上。
清晨6时,身旁的闹钟叫醒了我。昨天与花园社区老年食堂的厨师冯朱玲和陈永耀约好,7点钟在文二路菜场碰头的。我急忙洗漱完毕,赶往4公里多远的菜场。当我6时50分到达时,两位厨师已经等在那里。冯朱玲师傅说,夏天天亮得早,她5点钟就起床了,忙完家务就出来了。
花园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社区人口的70%多,由于子女大多不在身边,社区专门开办了老年食堂,为40多位老人提供服务。
按照菜单,我们要买鲈鱼、丝瓜、茭白、青椒、鲜菇、鲜肉等10多种菜蔬。我就挑卖相好的,丝瓜挑最长的,茭白选绿叶包裹着的。
“太长的丝瓜比较老,烧起来容易发黑;叶子包裹的茭白要掰开看一下,可能有虫的。”看到我买菜的水平很“菜”,陈永耀师傅耐心地给我讲解。真想不到买菜还有这么多窍门。
菜场的早晨远比想象中来得嘈杂和闷热,气味也不好闻。转了四五圈后,我头都有点晕了。花了1小时15分钟,我们终于买齐了要买的菜。走出菜场大门口,感觉外面空气真清新(其实当时室外温度已经很高了,估计超出30摄氏度)。
将买来的菜装上三轮车,顾不上休息,我们就往食堂赶。“老人们生活很有规律,我们要在中午11时之前把饭菜做好,否则会影响他们正常就餐的。”陈永耀说。
从文二路菜场到花园社区老年食堂要走两个街区,15分钟后赶到食堂,我早已经满头大汗。接着,就是清洗、切菜、配菜……根本就没有歇的机会。在冯师傅的指导下,我也开始笨手笨脚地打下手,帮助洗菜配菜,没多久,就感到腰酸背痛,直想找个地方坐会儿。
10时,冯朱玲开始下厨做菜。炉灶一开,厨房里的温度腾腾往上窜,跟桑拿室没两样,还夹杂着呛人的油烟味。没到5分钟,我已经喘不过气来了。冯师傅建议我,到外面坐坐凉快去。我不好意思退缩,坚持留下来。冯师傅的脸被灶火映得通红,一滴滴汗水挂在脸上,厨师帽的帽沿已经湿透,几乎是炒一个菜擦一把脸,几块毛巾轮着用。哎,这厨师可真够辛苦。
接近11时,帮忙端了几盆做好的菜后,我实在熬不下去了,就跑到厨房外面透口气,发现烈日下的气温居然明显比厨房里低。冯师傅说,厨房里至少有四十摄氏度。
11时,做完了最后一道菜。看着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我却一点胃口也没有。这时,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能到有空调的房间里好好睡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