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绥芬河的边境贸易迎来了第一个高潮,不少浙商因此而掘到了第一桶金。也正是在那一年,在老乡的牵引下,之前一直在河南、湖北一带做服装生意的冯济堂,怀揣着从老家带来的20万人民币,踏上了绥芬河这块完全陌生的土地。比起那些曾经靠摆地摊露天交易、忍饥挨饿白手起家的第一批浙商来说,冯济堂算是有备而来。
6月22日,回忆起往事,冯济堂苦中有乐:“刚来的时候,冷清的绥芬河显得那么小,觉得还没有我们路桥大。”但没有想到的是,他真的从这个人来熙往的小窗口中找到了大市场。
当年,他跟妻子在市场上看了又看,最终还是决定发挥自己优势,在这里继续经营服装生意。由于来来往往的俄罗斯女人比较多,冯济堂发现,这些俄罗斯人动辄一二百公斤,有的裤腰甚至大到4尺5寸,几乎是普通女装裤腰的两倍,裤腿最长的差不多要1米2。就女装来说,这是非常“不合算”的。因为同样一卷面料,做大小号服装所需布料要相差1/6-1/7,所以几乎没人愿意做这样的折本买卖。可冯济堂不这么想,浙江人特有的敏锐嗅觉使得他“逆向思维”,正因为做的人少了,不就是一个“大蛋糕”吗!于是,他专心做起了大码女装的生意,并且琢磨俄罗斯女人的口味,不断设计变换款式。
然而,事实并未像他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打击接踵而来。起初因为不适应俄罗斯的风俗习惯和时间差、尺寸不对等原因,导致货物积压。1997年青云市场一场大火,将整个市场烧得干干净净,冯济堂铺位里所有的货也烧得精光;更可怕的是,1997年正值卢布贬值,他手中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一亿元卢布在很短的时间内贬得所剩无几。当时,他像很多人一样,抱着那一叠几乎成了废纸的卢布号啕大哭。
所有的一切他都咬牙挺了过来。如今的他,不仅在老家台州和绥芬河分别拥有了一家服装厂,更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丽扎(俄语:美丽的姑娘)。他的服装主要通过绥芬河销往莫斯科、白俄罗斯以及远东地区。许多国外客人今天来厂里看好款式下单,明后天就可以出货。而且他会非常牛气地告诉客户,只要是这个品牌的服装,不用验货,买回去后无论是自身有问题还是运输途中卡坏了,他都会无偿换货。
“娃哈哈”扎营黑土地
耿强想动谁的奶酪?
从哈尔滨驱车20分钟,就到了黑辽两省交界处的双城,这里自古就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的美喻,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农业大县。今天,双城的牛奶产量全国第一。
在某种程度上,资源是有限的,市场份额也是有限的,谁捷足先登,谁就能占得先机。当东北为自身振兴寻找外援之时,“春江水暖”的信号对饮料巨头娃哈哈意味着一种机遇。2002年,受命于总部杭州娃哈哈集团,山东大汉耿强悄然来到哈尔滨的南大门双城市布局踩点。
这一次的布局蓄谋已久。双城市委宣传部高尚国部长告诉我们:北纬45度,是国际公认奶牛带,其气候、土壤、水草对奶牛生长很有利。双城市恰好位于这一绝佳的奶牛带上。世界第一食品企业雀巢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就建在双城。
耿强说:“当浙江及其他地方的奶源供应不足时,双城可以提供较大规模、品质优良的奶源。”此前,娃哈哈斥资5000万元在天津建立了其第一家乳品生产企业。但在光明、伊利等乳业先行者的围攻下,并不占优势。
圈中了地,娃哈哈就准备在空地上建起厂房。华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从未干过农活的耿强,带头收割苞米。仅仅用了3个月,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就矗立在一片原野之上。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颇为自得的将此举誉为比深圳速度还快的“双城速度”。
“一开始我们根本收不到奶。”耿强对当时的窘境记忆犹新。雀巢长期雄霸双城奶业市场,企业日加工鲜奶1100多吨,向农民发放奶资200多万元。全部的牧区牛奶归雀巢收,怎么办?娃哈哈如何另辟蹊径。
得到双城市政府的支持,娃哈哈变“牧区奶”为“小区奶”,凡是为娃哈哈供奶的奶牛都住进为适合奶牛居住而特建的小区。公司派专人看管,并采取机械采奶方式。三年下来,娃哈哈目前已在双城相继投资3.8亿,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12条生产线。进军双城,娃哈哈“得奶源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