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金华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让世界瞩目的嬗变——义乌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纪实

www.zjol.com.cn  2006年07月11日 09:46:2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炎炎暑日访义乌,立即感受井喷式发展的热浪。迎面内外客商,满眼商肆店铺,到处车流物流。现代化的小商品市场面积260万平方米,5.8万个商位,每个商位前逗留1分钟,需要120多个工作日才能逛完;经营商品40万种,出口商品辐射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

  义乌,这个位于浙江中部既不沿海也不沿边,改革开放初几无工业基础的贫穷农业县,以市场闻名,因市场发展,靠市场崛起。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亿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6亿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五位,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

  曾赴义乌调研指导9次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义乌依靠兴商建市,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利用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转变增长方式,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义乌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也是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深入采访,我们分明触摸义乌悄然嬗变的脉搏——

  增长方式之变:从“三现交易”,到“世界性小商品贸易中心、制造中心”,义乌赢得竞争优势

  惊回眸,义乌小商品市场从1982年的马路市场起步,经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拉出了一条持续上升的曲线。经历世纪之交买方市场取代卖方市场的历史性变化,省内外许多专业市场都逐渐萎缩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何长盛不衰?

  “义乌也曾经遭遇险情”。2001年前后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绝大多数商户只知道“现场、现金、现货”交易,不懂外贸业务,不解电子商务,市场成交额徘徊不前。有专家断言,进行“三现交易”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八年内将难以为继。

  “用科学发展观衡量,这种对义乌市场的悲观判断,其实反映了义乌粗放贸易方式的危机。它逼着我们立足市情实际,重新谋划义乌市场的发展路径。”市委书记楼国华介绍说。面对现实,义乌的干部群众在思考:小商品市场只做内贸生意,能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电子商务兴起,分流了部分“三现交易”,为什么自己不能转变交易方式,抢占市场先机?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于2002年底做出决策:发扬历届市委市政府兴商建市、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

  从此,买卖全国货的义乌健步迈向国际市场。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上世纪80至90年代,义乌小商品市场一直以“廿三里”、“篁园”等地名称呼,唯独2001年12月开始分期建设、陆续营业,至2005年10月全部建成的最新一代小商品市场,不叫地名“福田”,而以“国际商贸城”冠名。

  名称的变化绝非偶然。与以往相比,硬件设施一流的国际商贸城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嫁接提升传统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功能对接。宽带网接入每一家商户,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万里之遥的美国下单交易。有专家称,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一个超越了“三现”交易方式,集商品展示、外贸洽谈、购物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订单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

  围绕市场国际化,义乌“引进来走出去”好戏连台:引进发展国际采购商,开辟台湾馆、韩国馆、香港精品馆、举办义博会等系列展览会、培训外贸人才,组织出国参展……效果立竿见影,市场商位走俏。一个商位,5年经营期,政府出租价格只有5万元,市场上炒到几十万元。以2002年12月开业的“国际商贸城”一期为标志,义乌小商品市场进入内外贸双向拉动的快速扩张期。

  此时,义乌未雨绸缪,毅然接过几任市委市政府“引商转工”的接力棒,高擎起“打造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的大旗。此举颇具深意。市长吴尉荣说,义乌的现代化难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义乌市场的国际化需要注入工业化的动力支持。

  适逢宏观调控,聪明的义乌人“螺蛳壳里做道场”,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先进小商品制造业。每年安排600亩工业用地增量,再通过调高容积率、建设标准厂房等举措盘活土地存量,义乌巧妙腾挪出现代工业的发展空间。几经努力,针织袜业、饰品、服装、拉链、工艺品等29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优势行业迅速成长。“十五”末,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25000家,产值593亿元。“义乌制造”横空出世,一举吞下义乌小商品市场30%的市场份额。

  凭借贸工联动的叠加优势,义乌小商品市场外贸业务上升到60%,成为名至实归的国际化市场。

  制度环境之变:从“审批经济”,到稀缺资源公开、公正的市场化配置,义乌打造“法治政府”

  一方面创新发展,大有作为,一方面规范办事程序,告别“特权政府”,义乌市的党委政府向世人展示着崭新的面貌。

  7月5日,一则“义乌市原浙赣铁路改造概念性规划公示”,在当地报纸刊登,征求市民建议。市建设局局长吕林勇告诉记者,“阳光规划”在义乌已成规矩。所有建设规划事项均按透明程序办理,下到办事职员,上到局长、市长,谁也不能违反程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义乌的“工业项目公开招选办法”。义乌创造性地将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项目,提交经济、监察部门专家库相关专家评审,排分公示筛选,所有的工业项目,无一例外。决定项目准入的“考官”,是“多重门”的严格程序。这一选,不仅选掉了“低、小、散”、“三高一低”的低端粗放项目,选出一批技术资金密集型的新型工业企业,也选掉了“个人批示、暗箱操作”的“要素审批特权”,选出一个公开配置资源的“政府办事程序”。

  无论是“阳光规划”,还是“工业项目招选”,都昭示着一个逻辑:用科学公开的法定程序,履行权力,配置资源,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沿着这个逻辑,义乌创新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管办分离,全市所有20万元以上的财政投资项目全部纳入“统一交易平台”,“公平准入,低价者得”。最近3年,全市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预算投资116亿元,实际投资98亿元,节约资金23%。为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政府审批项目207个。保留审批项目几乎全部进入“365便民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结。

  义乌行政体制改革的精彩远不止于此。这里的决策者知道,经济学上的“经济人假定”原理早已阐明,所有的人都有自私趋利偏好,这是设计经济社会管理制度的基点。规范政府行为,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遏止部门入市渔利的职务冲动。市财政局局长吴森民介绍,从2000年开始,义乌以推行综合预算改革为核心,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全面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形成“一个笼子管收入,一个口子管支出,一个盘子管预算,财政监督全过程”的财政运行机制,彻底切断“权”、“利”联系的脐带。

  义乌的企业家高度赞扬党政部门“有所作为、有所不为”,逐步营造出一个开放有序的制度发展环境,“这是义乌特殊的竞争优势”。

  执政理念之变:从“城市思维”,到统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义乌追求城乡文明共进

  飞速发展的义乌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农村、农业、农民。

  市委、市政府郑重宣布,从今年开始,公共财政投入“三农”的比例每年不低于35%。2002年至2005年,相应投入分别为8.4亿元、8.9亿元、12.5亿元、15.4亿元,均占财政支出比例1/4以上。

  农民是义乌发展的功臣。1982年,就是农村妇女冯爱倩冲进当时的县委书记谢高华的办公室,直言摆摊谋生无过,请求政府开禁,才引出县委县政府“允许农民进城经商”等“四个允许”的红头文件,引出不断发展壮大的义乌市场。

  然而,义乌也曾经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轻社会。财政投资倾注城市,市区楼高路阔,快速扩张,农村却少有问津,公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年年建新房,不见新农庄”。到头来,农村成了影响义乌发展的“短板”。贯穿市区的义乌江,可以石头驳岸,可以岸边绿化,就是无法净化水质,因为有农村溪河汇入的源头污水。

  事实让义乌觉悟:以往工作中习惯性的城市思维再不能继续下去,现代化的义乌需要“城乡统筹、文明共进”。2002年,义乌实施农村“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拉开城乡一体化序幕;2003年正式出台《义务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部署“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的城乡一体化蓝图;今年4月进一步制订含金量很高的《义乌新农村建设二十条》。

  义乌反哺“三农”的力度之大令人赞叹。扶持农业发展、推行农业保险、改善农村环境、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举措,成为义乌公共财政投向“三农”的制度化管道。“市场带百村,企业联万户”活动,更直接向农村注入宝贵的要素资源。仅以社会保障为例,义乌市奋力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各类保险已达200万人次。养老保险已实现企业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2.1%,农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率为91.3%。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

  如今义乌农民修路、饮水、上学、看病、养老,衣食住行几乎都有财政补助。深入义乌农村,往日的“脏乱差”,变成“洁美绿”,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尤为难得的是,义乌统筹发展的实践超越了行政体制壁垒、跨越了区划范围。义乌每年输出加工订单产值100多亿元,支付加工费达10亿元,30多万剩余劳动力因此鼓起了口袋。

  今日义乌,市场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在奏响“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现代化凯歌。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记者 鲍洪俊 袁亚平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浙江学习推广“义乌经验”

·习近平会见义乌采访团 强调要深入学习推广义乌经验 2006-07-04
·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全国媒体高度评价义乌经验 2006-06-25
·义乌给了我们危机感 全国媒体关注义乌发展经验 2006-06-2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