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忘记打“预防针”
姜太太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刚从俄罗斯回来的她感触特别深,而说到不文明的行为,姜太太觉得有些委屈。由于是第一次去俄罗斯,许多情况都不了解,也有些不愉快的经历。
让姜太太最无地自容的是,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一个教堂。
当姜太太一队人进去时,大家都很兴奋,拿着相机到处拍。原本安静的教堂,被中国游客欢声笑语和高谈阔论所破坏,变得吵吵嚷嚷,教堂内的当地人对此意见很大。
姜太太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的确是做得很不对,但是她也感到很委屈,“闹成这样,导游也有一定的责任,没有想得很周到,在参观教堂前导游并没有事先说明不可以拍照,也没有嘱咐游客要安静。”
姜太太认为导游的素质还有待提高,要时刻提醒游客,毕竟很多人是第一次出境,很多东西第一次接触,自然比较兴奋。
姜太太的意见也得到了许多导游和领队的赞同。海内外商旅的导游王先生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经验,一般有过“行前说明会”的团队,和没有说明的团队,在文明行为上有很大差异。导游沿途应该时时提醒游客,毕竟游客了解的情况不如导游和领队那样丰富,在游玩的时候也容易疏忽
您有何建议和点子帮助提高我国公民出境游素质,减少不文明行为,欢迎致电0571-85310178。
不要把恶习的问题看小了
沈先生的话代表了许多读者的想法,他给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打了一个比方:其实这些不文明游客就像是“乌鸦”,因为在内地,有些看似很细节但是很严重的问题就被忽视掉了,而到了出境游的时候,“乌鸦”与“天鹅”在一起,不文明的种种行为就被凸显出来。
沈先生的意思其实很明白,这些类似自助餐浪费、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遵守秩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现象,其实并不是游客到了境外才产生的,而是长时间家乡生活的劣习所致。所以问题的根源是在我们平时的文明素质的培养上。
“大处见精神,小处见品行。把恶习的问题看小了,就把丑出大了。”杨树东先生也觉得对于文明出境旅游,不光要治标,还要治本。我们原本是“礼仪之邦”,现在却缺乏了起码的文明素质。因为大家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平日对于小节的忽视造成了这种恶劣影响的逐渐扩大。
有的读者也深有同感,以前我们的经济落后,生活条件不好,会有一种自卑的感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经济强大了,但文明行为的观念没有跟上。于先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次的出境机会,这个过程都看在眼中。他觉得现在的人自我意识增强了,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要求就更多。他看过不少的团队,团里的游客有些职位还很高,这些游客的素质不低,但是一副很傲慢、理所当然的样子,不听别人的劝告,甚至你说东,他偏要往西,无法从观念上纠正他,行为自然也就不会恰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