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重点中学作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正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浙江省教育厅一官员说,到2007年,浙江的重点中学要争取达到70%以上,在校学生达到85%左右,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教育厅提出不取消重点中学,而且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积极申报,目的是淡化重点,直至最后取消重点高中。他们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不是限制的、平均的、短期的,更不能把高水平的拉下来,"削高就低"搞平均主义,搞低水平、低层次上的均衡、划一发展。
专家学者:重点概念应该从小学开始取消
“这6位省人大代表的建议符合当今民意。”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研究员说,一个平等的机会,不仅影响到当代,还会影响到很多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每个小公民都应该接受应有的教育,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而现在的教育弊端从小学就开始了,起步就不公平。比如在杭州市,家长们对哪些小学、中学好,都心知肚明。小学、初中是就近入学的,孩子家所在地有的学校好,有的学校比较差。不是这个学区的,就不能就读。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优质教育,家长们或千辛万苦去买学区房、换户籍,或者出钱打点求人帮忙,演绎出一幕幕让人伤感的故事。
杨建华建议,如果高中阶段一时还取消不了重点制度,至少小学、初中可以先行动起来,起到溯本清源的作用。安徽省的芜湖市,其经济发展水平比不上浙江省很多城市,但它却在基础教育方面给中国教育界树立了一个标杆。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教育厅提出在短时间内浙江的重点中学要达到70%以上,在校学生达到85%左右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浙江有的地方推行重点名校集团化办学,来扩大所谓的重点面,是在制造"新的不平等"。他们认为,这些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的教育集团,已经不是单纯的教育机构,而成为真正的股份公司。那些"总校长"们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教育者"或"教育家",而成为以追求集团利润为目标的"职业经理"。这种做法导致重点名校集团以强势的面貌吸引周边地区优质师资等教育资源,加速了社会基础资源配置新一轮的不平等,与国家教育事业的基本宗旨相背离。如果任凭这股教育"圈地运动"流行起来,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认为,没有“资源平衡”就没“教育公平”,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才能治本。单靠扶助弱校不行,还需要抑强,破除形成的利益集团。更为根本的措施是取消学校等级评定制度,彻底取消形形色色的重点学校,建立公办学校的统一标准,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目前,欧美和日韩等国在确保教育公平方面有许多成熟经验,如“校长和教师轮换制(在一个区域内)”、“一个区域内统一办学设施的标准”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据悉,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依法坚持义教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一些专家认为,在高校招生模式尚未大踏步跟进、各地重点中小学已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义务教育法能否得到很好贯彻,重点学校能否就此成为历史,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