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这个玉米团长也不是义务劳动,每当采购会员服装、荧光棒、横幅、灯牌、展板等道具时,他都可以赚到钱。一件成本三四十元的T恤,他会加价5到10元卖给会员。会员也不计较,就当是付给他的辛苦费。“扎辫子”是杭州一位新晋超女的粉丝,她在为这位超女组织粉丝团的过程中,发现某位人气不高的选手在现场的粉丝,比其他粉丝团都要卖力。后来这位超女被淘汰,她又看到同一批粉丝在为另外一位超女加油,一问才知道这是一帮被人雇来的大学生,报酬是,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如果选手晋级,还有额外的奖励。
因此,她也在自己的粉丝团里采用了这一“激励机制”。所需要的钱除了来自会员交的入会费以外,也有选手自掏腰包。
粉丝网站:引起风险投资注意
网络成为粉丝们的阵地之后,精明的商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去年11月成立的“粉丝网”被称作挖掘“粉丝经济”的“急先锋”。“粉丝网”CEO王吉鹏在接受采访时说,网站一开始主要靠给各大明星送玫瑰吸引“粉丝”的眼球。在今年情人节期间举行的“玫瑰暴动”活动中,苏有朋、周笔畅、陈坤等排名前十位的明星共获得4万多枝玫瑰花,其中一张照片显示,陈坤站在5000枝玫瑰花丛中笑得很开心。
据介绍,现在“粉丝网”已经有3000多个俱乐部进驻,庞大的粉丝群又吸引了百事可乐、耐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知名大公司前来投放广告,据说还有风险投资商看中了粉丝网。
王吉鹏认为,“粉丝”正在成为造星的主宰力量之一,运用互联网则可以打造“粉丝经济”的财富链条。比如组织粉丝与明星的见面会,可以带动销售明星相关产品;网站通过提供图片、文章、视频、音频等增值服务,还可以增加盈利模式;甚至还可以通过与唱片公司、经纪公司合作,把粉丝包装成“明星粉丝”。
经济学家:明星制造是个新兴产业
扎堆出现的电视选秀节目,以及日益庞大的粉丝群体的出现,也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注意。
最新一辑《经济学家茶座》刊登了经济学家叶楚华的文章,题目是《关于刘德华的若干经济解释》。文章得出“刘德华是一种商品、一个企业集团”的结论。而支撑这一结论的,正是众多粉丝对刘德华长达二十年的追捧。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叶航教授告诉记者,浙大今年组织了一个经济学研究生夏令营,有位研究生的论文是《明星制造产业的经济学分析》,该文以经济学上最基础的供需原理分析了当前电视选秀节目异常火爆的原因,并得出“超级女声”这类节目实际上是商业资本与粉丝团体共同推动的一种明星制造产业新模式。
“电视选秀节目为众多粉丝提供了一个表达个性的机会。”叶航说。现代社会鼓励个性张扬,参与电视选秀的选手多少有一些特征符合粉丝们的兴趣爱好,一旦双方产生共鸣,就将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比普通的契约关系还要牢固。
他同时认为,娱乐产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与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粉丝越显性。像“超级女声”这类选秀节目需要粉丝们投票、购买相关产品,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行的。上世纪90年代前,人们追星还仅限于收藏几张画报,或者买一两盒磁带。
“粉丝群体浮出水面暗合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叶航如此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