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堵,增加居民出行时间,影响社会效率,容易形成越堵-越焦虑-越易出事故-越堵得恶性循环。在昨日的“生活品质论坛·便利生活研讨会”上———有专家建议开收拥堵费
“路修得再快,也赶不上汽车增加的速度快,重要的是向管理要效率。”昨天参加“生活品质论坛·便利生活研讨会”的20名专家学者围绕着一张大圆桌,就打造城市便利交通、提升生活品质这一主题,探讨了缓解“行路难、停车难”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有专家在会上提出征收拥堵费来限制车辆进入市中心区域。
-现状
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局长张平平:我不敢让妈妈出去买菜
我以杭州普通市民身份谈谈我的认识。现在,我妈妈要出去买菜,我不敢让她老人家出去。路那么宽,一个绿灯,她过不了路口;电动车那么多,速度都很快,怎么能放心?我认为,杭州要建世界级的城市,交通一定要立体布局,轨道交通要发展,同时,现在在一些路的改造过程中应该在一些重点路口设置下穿通道;要发展公交,争取在大的公用设施中,如医院、大超市、体育馆等附近50米内必须有公交车站;在城市中,点与点之间的通行时间要控制在40分钟之内;生活用车和生产用车要分化;政府出钱打造叫车系统,避免现在出租车40%时间在空跑的情况出现。
市建委城建处处长张和平:依我看延安路的人行系统有问题
杭州城市中心交通的拥堵,是有先天原因的。杭州现在城市中心是武林门,因为市中心南部有个西湖,杭州土地状况就是北大南小,呈漏斗状,武林门又位于错位的中间带上。尽管围绕武林门这个枢纽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很难使市中心交通状况得到巨大改善。将来还是要向管理要效率。我们的人行系统也不够完善,西方人行道路可能占道路总资源的30%以上,我们很薄弱,延安路的人行系统我看就有问题,设计道路系统时,车被优先考虑了,人不得不让车。我认为,道路进入地下是一个趋势。
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郑贤胜:靠修建道路难以满足交通需求
杭州机动车已超过30万辆,车辆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道路建设的速度。作为交通管理者,交警支队提出并一直在实践“道路资源精耕细作,路口渠化寸土分争,路口灯次分秒必争”等理念,杭州交通能够在车辆大量增长的同时还能保持2002年的通畅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西方一些国家道路人均道路资源占有量达到30平方米,我们只有几平方米。靠建道路满足交通需求,以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永远不行。我们今后重点还是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让道路通畅起来。
-对策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葛立成:要扭转“能用车就用车”的观念
便利交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建国初期,有路就是便利,再后来有自行车就是便利,现阶段,强调生活品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堵不堵”的问题。路堵,增加居民出行时间,也就影响了社会效率,容易形成越堵-越焦虑-越易出事故-越堵的恶性循环。西方有个“当斯定律”,就是说,政府如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新的道路交涉也总是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
人们的观念也应该有所改进,德国人有个观念,能不用私家车就不用私家车,我们买了车的通常是这样想:能用车就用车,比如有调查显示,北京市车辆使用量是美国的5倍。要扭转这个观念,车辆购置成本应降低,而车辆使用成本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