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占权:红军长征是“六万五”
主持人:感谢现场青年代表们的发言。长征的胜利是克服的众多的艰难困苦才取得的胜利,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革命历并不只停留在课本上,一位网友提问,他听说人长征并没有走到25000里,想问一下是不是这样,还有一个场外观众,他说长征是一次被迫转移,为什么还说它是伟大的呢?以上两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的主编徐占权老师。
徐占权: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在回答问题前首先向我们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赠送两套书,这都是我自己写的。我对红军长征是情有独钟,我退下以后,长征是我积累的20年的心血,在长征研究当中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我的研究情况做了回答,这本书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的。这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是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的,也是列入了军事的课题,我担任主编,一共是5本,我自己执笔写了5本,其它的因为是主编,我拟了提纲,还有审稿,可以说是倾注了我和战友们的心血。
徐占权:长征精神你们年轻人不不清楚,我们老人清楚。那时候提出来口号就是“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个“两万五”已经成为我们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象征,已经成为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巨大动力,后来我听到两位英国的青年朋友走长征路,当然他们走长征路精神是可嘉的,还是应该表扬的。但他提出来说长征路说没有两万五千里,而是六千英里,换算可能是一万二,我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简直是气炸了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也是我们人民的骄傲,他这样说好像我们就像造假了,这个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作为研究长征的人是不能答应的。我写了一篇文章,说两万五千里是有历史根据的,第一,中央部队,当时的营长叫卫国清,他们有长征的日记,对中央的路线都一一记录,每一天到都了多少里,这已经超过一万二千里了,这就说明我们没有共产党人没有造假。
徐占权:第二红一军团有一个长征日记,记的是一万八千多里地,一方面这是机关的技术重地,部队的行军路线很难统计了。当年当过兵的知道,有一些侦查部队,他们走的路那都是无法统计的,再一个担任前送后运的任务,他们走的路也是无法统计的,就我们平常讲的“四渡赤水”,从总体来讲主力部队是四渡赤水,但是有的部队不止是四渡,六渡、七渡都有的,所以这样加起来,一军团的他的行军里程在行军表里专门注了,我们部队行军最远的两万五千里。这个两万五千里只有少,没有多,两万五千里只是一方面是行军路线,一方面行军路线还没有五军团跟着四军团南下,九军团也南下,如果把这两个部队路线加起来三万都打不住。现在我们通常讲在两万五,好象就是整个长征的里程,其实不是,过去宣传的不够。红军长征一共是四支部队,一个是红二十五军,长征走了将近九千多里地;第二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走了一万多里,还有一个是红二六军团,他们走了两万多里地,这样加起来六万五千里。所以我想问一下这两位青年,我们“两万五”是造假的话,那么“六万五”是不是造假?一提到六万五恐怕要吓坏了,红军长征不止是两万五,是六万五啊,我们宣传都是宣传两万五,并没有宣传六万五,你说我们共产党人是造假吗?
主持人:实际上多了一倍还多。
徐占权:我们有四万多里地没有讲,这能说我们造假吗?而且我们中央文件从1935年11月13号,以中共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抗日救国宣言的时候,第一次见诸于文献资料的是两万五千里,后来一系列资料都是两万五千里,所以两万五千里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扎根的,而且在国际友人间也是扎根的。
长征是一次被迫转移为什么还说它是伟大的?
徐占权:为什么说长征是被迫转移,而且是胜利的呢?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而且我们在研究长征当中也是认真进行了研究的,长征是被迫举行是没有问题的。各路红军长征情况不大一致,中央红军长征是在第五次红军反围剿之后被迫长征的,二十五军是在鄂豫宛没有办法呆了,再加上中央让他走。二六军团是在面对敌人反围剿,为了保存实力也是主动走的,当然也有被动的意思,不同的就是四方面军,四方面军是在压战役之后进入长征的,中央红军长征了,中央的革命根据敌对掉了,敌人首要的目标就是四方面军,二方面挡不住,他们挡不住敌人的进攻,所以就走了。但是中国长征从1934年10月10号开始,中央红军会师到三大主力会师历时两年,这两年我们要回顾一下长征,是以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折点,也就是关键点之一,这是一个。
徐占权:现在我想我们长征之所以说它是胜利,我简单讲几个意义。长征胜利的最大一点就是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是毛主席在党中央和红军里面的领导地位。这是长征最大的胜利,这是一点;
徐占权:第二,从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个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因为当时我们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我们一切都要按共产国际的指示来办,因为共产国际在当时特定环境下它是起到一些积极作用的,但是它也有很多消极的作用。我们在遵义会议讲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摆脱了李德的的统治,我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的基本问题,这是一点,这是长征胜利的第二点。
徐占权:第三,我们突破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的结束了长征。第四,通过长征,我们锻炼和保留了大批的骨干,很多人后来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就像我们张老,也是我们治党治国的骨干。我们在建国初期的大将,10位大将其中9位走过长征路,150多个中将,1000多个少将大多数都是走过长征路的。转到地方就更多了。
徐占权:第五,主要是推动了抗日救国形势的发展,我们在长征中间始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当然在初期这个还是政治策略问题。到了跟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后,就是1935年6月,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抗日救国形势风起云涌,党中央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战略转移的方向跟推动抗日救国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就确定了北上川的战略方针,就是要抗日。所以转移的目标跟抗日的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不仅振奋了内部人的心,而且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心,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的拥护和支持。所以红军到了陕北以后,我们开了(马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战争的总政策,首先推动了张学良部队东北军,推动了西北地区的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后来我们进行了东征、进行了西征,推动了四方面军,最后三大主力会师。
徐占权:第六点,长征最深远的意义就是红军广大指战员,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70周年了,但是直到现在长征精神都是不衰的。下面还有我就不展开讲了,总而言之,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
主持人:谢谢,感谢徐老师为我们场外的朋友们答疑解惑。我们现场的朋友有什么问题想和徐老师交流的可以提出来。
现场嘉宾: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四学学生,在这里我想代表青年学生,向张老以及向在座的老师,特别是向我们长征精神代表我们青年学生深深的鞠躬。在听了徐老师对于长征详细的解释以后,我们在心中对长征的一些疑惑,包括对长征路线到底有多长都已经解开了。我在这里借这个机会向徐老师提一个我内心的问题,我们年轻人每每在提到长征的时候一定就会提到遵义会议,我想问一下徐老师这是为什么?另外遵义会议在长征或者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谢谢。
徐占权: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说明你在平时研究长征、学习长征当中是很动脑子的,对长征的关键点是抓住了。我们长征刚才我讲了一下,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遵义会议是分不开的。遵义会议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后来像长征的意义很多东西都是遵义会议以后形成的,这里面我想特别强调一点,遵义会议最大的就是确立了毛主席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一点我们是不能动摇的。现在的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好象遵义会议,毛主席又不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又不是军队里主要负责人,怎么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呢?这里面恐怕要具体分析,因为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考察这才能够看出来。历史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在研究历史当中、看问题当中,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说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的领导究竟是以谁为核心的?究竟是谁在起核心作用的?这不是光从职务来看的,而且更主要的是他的思想,从他在党内占的位置。年轻人注意这方面的话可能比较了解,周总理曾经讲过:“毛主席的方向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方向”。中国可能一些基本的问题,可以说是毛主席首先或者是最早提出来的,比如说农民武装农民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80%以上,如何看待农民问题这是中国革命的根本,因为毛主席首先提出来要武装农民。武装农民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一个开端。徐占权:第二,中国革命究竟应该怎么搞?在我们初期都是受苏联的影响,搞城市暴动,城市暴动以后向农村推开,实践证明,在开始有上百支武装起义,都失败了,而唯独毛主席领导的起义在长沙受挫以后他果断决定向农村退却,这么一退却,就慢慢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与农村包围城市,首先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开展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提出来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系列措施,比如“枪杆子里出政权”这都是一系列问题。
徐占权:第三,毛主席不仅创建了人民军队,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如何建设军队的问题。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对这支军队进行领导、教育,就像刚才张老讲的,红军为什么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信念是坚定的呢?就是有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但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方向,而且保证了人民军队的性质。
徐占权:再一个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战术,就是人民战争,毛主席讲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符合国情的,我们军队从创建以后到现在始终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我们劣势的装备能够打败强大的敌人,很大程度上是进行了人民战争,是人民都参加的,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长征期间,本来不准备让毛主席长征的,要把他留在苏区的,就是不让他参加长征,后来听老同志讲,是总理提议要带上毛主席的。因为毛主席善于军事,到时候还可以提供一些决策,最后项英留在苏区了,他也不希望毛主席留下,最后就决定带上。我写了长征故事的一本书,最后的通知就是写最后没有办法,把毛主席带上了。
徐占权:湘江战役刚才我们讲了,就是我们长征开始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湘江战役之后,我们有86000多人减员到3万多人,过了湘江以后,还坚持向湘西走跟二六军团会合,会合以后再进行反攻,这都是一厢情愿的。而且这个时候正好蒋介石已经判定了我们转移的意图,就是要跟六军团会合,湘江战役我们损失很大,而且蒋介石已经准备好,就等着红军进入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挺身而出,当时都冒着杀头的危险,但是把自己的生死渡外,从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出发,跟博古展开斗争,主持战略转移。战略转移的建议首先争取了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张闻天是苏维埃的主席,他的位置从党内来说是仅次于博古的,他支持毛主席的主张可以说是有份量的。王稼祥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政治部主任,他们两个一支持,这样就迫使中央在1934年12月12号在同德召开会议,同德会议是一次分析性会议,就是原来没有计划开,后来毛主席讲,张闻天也讲,王稼祥也讲,中央也被迫召开一次会议,就研究毛主席的建议。但是由于博古、李德坚持向湘西去,坚持他的原定计划,毛主席的意见没有通过,但是毛主席还是继续跟他斗争。这里边好在是周总理的态度有些变化,红军行军日程都是由总理来发布命令的,在行军路线上做了微调,原来是从同德直接跟二六军团会合,但是这个做了微调,就是最后北上向西跟二六军团会合。李德发现路线变化了,说为什么有变化呢?说从同德走正是敌人把守的地方,我们很危险,但是李德、博古也有变化,说从这个地方很危险,从贵州走可以争取修整的时间,这样博古在支持这个行动,李德就没有再说什么。后来又黎平会议,是完全接受了毛主席的主张,从根本上实现了战略转移。后来又开了(候昌)会议,候昌会议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限制了李德对中国党的绝对红军行动,领导权、指挥权限制了,这就为召开遵义会议创造了条件,遵义会议的召开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主持人:谢谢徐老师,长征真是一本书,三言两语也是说不完的。
话题进行到这里,我们现场又来了一位嘉宾,他是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海浩,欢迎您。我们聊天室里有一位网友给我们发来一个问题。
马子跃:总理曾帮助修改《长征组歌》
网友:他说他妈妈是马子跃老师的粉丝,非常喜欢听马子跃演唱的《长征组歌》,她向听一下马子跃老师对长征的理解。
马子跃:我是40年前唱《长征组歌》首演的一名演唱演员,这首歌我唱了40多年,我经历了《长征组歌》的全过程,从20岁唱到今年60岁,来到杭州感到非常的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杭州是《长征组歌》的故乡,是在1964年养病期间写成的《长征组歌》,他跟我们讲,当年在西子湖畔写《长征组歌》的时候,他说泪水经常打湿了他的手稿,经过了好几次,医生劝他停笔,他说不可能笔要停下来的,我借用《宋词》中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965年把《长征组诗》交给我们团的时候,我们团在4月份专门到杭州来,由肖华将军定稿,《杭州组歌》就是在杭州西子湖畔定的稿,有相片为证。
马子跃:这个《长征组歌》在创作期间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当周恩来总理知道肖华写《长征组歌》以后,亲自在给杭州的肖华打了电话,他说你为党和人民干了一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干了一件好事,我感谢您。总理还说没有经历过长征的人,写不出《长征组歌》,没有激情的人也写不出《长征组歌》,在创作期间周恩来总理就给予了很多的指示。他说第一曲告别不要写成浩浩荡荡的出征,这是一次被迫的战略转移,要尊重历史,这首歌曲速度一定记住不要快,唱得要慢一些,要慢一些。当《长征组歌》1965年8月1日在北京民族宫首演的时候总理说我一定要去看,总理第一次看是1965年的8月6日,看《长征组歌》时,当唱第四句的时候,总理拍了拍他前面的一个14岁的小姑娘说,这个你懂吗,小姑娘说我不懂,总理说我讲给你听。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姑娘就是肖华将军的女儿。总理在1965年8月24日再次在人民剧场观看《长征组歌》的演出,这次看演出的时候总理是已经开演了,总理一个人带着秘书去了,总理只坐在最后一排,当剧场休息下半场演《长征组歌》的时候,灯一亮,大家知道总理来了,全场起立请总理到前面,总理说这是买票看演出,总理还跟秘书说不要忘记买票,总理看完了和我们合影留念,留下了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总理照完照片说,按老规矩办,不要登报纸,所以这张照片我们团一直没有见到过,后来文化大革命这张照片没有找到了,我30年后在我们仓库里旧纸箱里奇迹的发现了三张底片,因为那时候拍照没有广角镜头,它是三张照片拼起来的,我把这三长照片都找到了,所以这是周恩来唯一和现场演员合影的照片。我经常讲,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也不负苦心人,
马子跃:总理关心《长征组歌》,观看《长征组歌》,总理还帮助修改《长征组歌》,总理说我对第9曲报喜不满意,因为第9曲没有发挥出马玉涛的演出风格,这首歌曲好象发挥马玉涛的特点不够。肖华将军说前8首曲子写的是红一军的,我要歌颂二四军,所以又写了第9曲,总理专门找我们团的写作家,几次开会,当我们出国之前,这首歌曲总理才算通过的。总理还学唱长征组歌,那是在1965年8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总理说请你们来教我唱《长征组歌》,我们说总理你对《长征组歌》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出来,总理说第二曲是你们穿过封锁线,你们唱《长征组歌》是一个创造,走了11个省,你们用11个省来谱写《长征组歌》,但是突破封锁线你们写的是那个地方的音,总理说其实你可以用湖南的音乐,因为是在湘江,在湖南打仗比较多,总理还说有一些平仄不对,又进行了修改,实际说不是我们教总理唱《长征阻隔》,实际上是那天给我们教唱《长征组歌》,我们还把曲子清唱了一遍。陈毅副总理就说这个还不错嘛,这是总理跟我们学唱《长征组歌》。总理还亲自带领我们《长征组歌》剧组出国访问,当时选了18个人,这18个人在国外演了《长征组歌》。这张照片的最左边的人就是我。
马子跃:在国外的时候,总理每次演出都亲自审定节目单,总理说我看《长征组歌》十首曲子都要唱,我不看的时候你们可以唱一些选段,当演出完以后,总理说咱们亲自到大使馆去吃夜餐,我们还慰问了工作人员,我们为他们唱了《长征组歌》,唱了第七曲,总理和我们一起唱,总理喜欢打拍子,所以18个人的《长征组歌》变成了19个人,又多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马子跃:1975年《长征组歌》进行赴台演出,是在邓小平主持军委期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长征组歌》修改了歌词,他和肖华将军说突破封锁线…,当时是敌人惆怅,我们自己也在惆怅,不如改为全民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看太阳。1975年实际上我们演唱《长征组歌》也是创造了合唱史上乐坛的一个奇迹,因为在连演一个月,场场爆满,因为在文革后期,从这一点说,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不能和《长征组歌》相媲美,因为在延长现代戏的时候,唯一跟《长征组歌》演出就是《报春花》我非常喜欢《长征组歌》的收藏。
(图片)在当年我是潜意识开始收藏《长征组歌》的资料。
(图片)这是《长征组歌》首演时的节目单。
(图片)这是长征组歌当年首演时用过的谱子。
(图片)这是《长征组歌》出歌本的版也保存着。
(图片)这是《长征组歌》第一个歌本,一直保持在现在。
(图片)这是跟周恩来总理出国时候的节目单
(图片)这一张是跟总理出国的时候参加总理招待会的请柬,上边写着我的名字,在第几桌都有。
这是1975年演唱《长征组歌》的票,这是当年设计《长征组歌》的稿,这是设计红军服务的手稿……
另外还有许多资料没有办法拿,所以我给年轻的朋友们简单的介绍一下《长征组歌》这四十年来和我在演唱《长征组歌》的一些体会,愿意跟年轻的朋友们进行交流。
主持人:非常感谢马老师,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就是把家珍拿出来和我们网友展示,非常感谢您,我们很幸运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和历史的物证有一些零距离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