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光头,戴着墨镜,口叼烟斗,到了冬天还要配上礼帽和黑色披风,这是韩冰特意塑造的形象。前不久,韩冰刚刚获得了全国首批“商账追收师”职业培训资格证书。
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9年的追债经验。“我觉得我的工作虽然很艰辛,但也像我的日常装扮一样,具有一定的戏剧性。”韩冰说。自从1997年进入这一行后,他的债务催讨成功率在80%以上。
入行
韩冰老家山东,17岁就来到温州当兵,后来进入当地的公安部门工作,掌握了一定的刑侦技术。
1997年的时候,他从一位朋友那儿得知,职业追债这一行业前景不错,能挣到不少钱,于是毅然辞去了保卫的工作,以“侦探工作室”起家,开始了半公开半隐蔽的职业讨债生涯。“本来想开办神通调查事务所的,但当时工商部门不给注册,所以就改成了‘韩冰侦探工作室’。”韩冰说,侦探工作室也是没有经过审批的。
刚起步的两三年,韩冰干得多,但赚钱非常少,家里人也反对,认为他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做国家还没有允许的工作。
“那个时候,皮包公司的经济诈骗行为特别多,由此造成的债权、债务以及三角债的现象比较普遍。”
韩冰说,有的是给了钱要不到货,还有的是发了货要不到钱,这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诈骗分子一般都会玩起“人间蒸发”的伎俩。韩冰催讨的第一笔债务,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去讨债先“送钱”
那一次,韩冰在跟几个朋友的吃饭聊天过程中,得知温州一家贸易公司给重庆的一家贸易公司发了价值约57万元的塑料编织袋,但货发出去后,却迟迟不见钱进账,这之后这家重庆贸易公司突然“人间蒸发”了。于是韩冰找到了那家公司负责人,进行毛遂自荐。“死马当作活马医”,当时该负责人欣然同意让韩冰试着追债。
韩冰调查后发现,这家重庆贸易公司是假的,并没有在当地的工商部门注册,该公司的生意“谋略”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该公司的负责人?
这时韩冰当兵和搞过保卫工作时积累的侦查经验发挥了作用。通过当时双方日常业务联系中的一些电报签字笔迹,以及传呼机的登记记录,确认该公司负责人的真实身份是重庆某村的农民。
但当韩冰赶到那个村的时候,发现此人已经三四年没有回家了,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眉目,又陷入了僵局。这时韩冰想到了要查找此人的现在居住地,只能从他村里的一些朋友间接入手。于是,他假扮成生意人,说与此人一直有生意上的业务往来,最近做了一单生意,还有一些余款没有付清,这次是特意送钱过来的,想尽快联系上他。
通过这样的手段,韩冰从此人的朋友那里得知了他的传呼机号码,根据申请传呼机号码的地址登记,他知道了此人当时的暂住地址,并且亲自跑过去证实就是这个人后,联合当地警方抓获了这一诈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