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存在安全隐患,也与现有法律、法规不配套,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公共交通
随着大城市“有车一族”人数逐渐增多,上下班高峰时的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家住浙江杭州董家新村的方小姐虽然早已考取驾照,但她还是选择搭拼邻居李先生的车上下班,并戏言:“拥有了‘专车’,既安全又省钱,还增加了邻里和谐,一举多得。”
“拼车”,既降低了用车成本,又让拼车者享受更省时、舒适的出行,于是,有商家看出商机,为“拼车一族”提供中介服务,然而,这种新兴中介机构却受到“冷遇”。
拼车中介受“冷遇”
2005年底,杭州拼车中介──左邻拼车信息咨询服务公司成立。在此之前,宁波、绍兴、温州等地已陆续成立了各种拼车中介机构。然而,蹒跚走过半年多,“左邻拼车”的生意非但没有想象中的“火爆”,反而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据了解,曾经通过“左邻”拼车成功的三条线路因为相关司机的退出而枯萎,时间最长的一条也没能坚持满两个月。“杭州拼车网”似乎也是昙花一现,成立至今,拼车成功的只有15人。
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拼车中介亦是如此。如今,这些网站摒弃了双赢的初衷,或者改做其他内容,或者无奈地选择了公开拼车信息,将其当作一种公益事业来做。
结伴拼车好处多
与方小姐做邻居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车每月光保险费、保养费、汽油费就要800多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来他在小区找了3个顺路的邻居一起拼车上下班,每人每月付给他200元,车子的费用就有着落了。
记者为出租车拼车算了笔账:住在同一个地方、上班又顺路的三位乘客,早班高峰期间的正常打车费用原本在20元、25元、30元左右,如果三个人每天上班合伙打的,那么实际的费用分别只需8元、10元、12元左右,按照每个月上班22天计算,每月仅早上上班费用就比原来省下264元、330元、396元。
合理拼车在节省开支的同时也起到节约社会资源的作用。拼车出行,本来一个人占用的道路资源可以容纳三四人,一辆车的油耗可以取代三四辆车的油耗。与此同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环保,更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拼车,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人际间的信任感。
“拼车”为何难推开?
既然拼车有如此多的好处,可为何正式营业的拼车公司和搭建平台的拼车网站难立足呢?杭州左邻拼车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经理俞震耀告诉记者:首先,拼车存在安全隐患。汽车行驶过程中可变性大,一旦发生事故,车主和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容易遭受损失。比如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尽管一般保险公司会对司乘人员作出赔偿,但搭拼人员及其家属往往会对私车业主提出其他要求;再比如,有的临时搭拼人员互相并不熟悉,万一发生抢劫、偷窃等事件,由谁来承担责任?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拼车”这一行为的保险,若引起纠纷将会很难处理。
其次,拼车与现有法律、法规不配套。私家车、自备车收费拼载的合法性还未被认可,私家车主由于拼车得到的收入算不算营业性收入?需不需要纳税?如何纳税?都没有明确下来。另外,拼车中介在管理、经营、收费上也都无章可循,即使是挂牌的拼车中介,目前推出的拼车服务大多局限于拼出租车这一方式,但不少出租司机还是以没有可依据的正规文件为由,拒绝提供拼车服务。
再次,私家车拼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公共交通。
此外,车主与搭车者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如何合理收取拼车费等问题也困扰着拼车业的发展。
“拼车”推行要规范
目前,虽然推行“拼车”尚存在诸多难题,但不容否认“拼车”对缓解城市交通、实现交通资源优化、维护各方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对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具有直接的效应,是“多赢”之举。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不妨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借鉴国外经验,出台相应法规、办法,积极扶持“拼车事业”上马,使之合法化、规范化。
搭“顺风车”在国外早已司空见惯。在德国、新加坡,赶上交通高峰期,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会被罚款。美国也有类似规定,车中有两三个人就可在专用车道行驶。在韩国,不仅私家车可成为“顺风车”,就是出租车也可由多位乘客“拼车”,名曰“合乘制”,坐几个人可以由司机来决定,只要乘客去往同一方向,司机可以向每个客人收取独自乘车应收取的费用。在德国,对于拼车的保险法规相当完善,车主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乘客的损失先划分责任范围,是谁的责任由谁赔偿,无法弥补的,由乘客自身的社会保险承担。
因为公司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不得不转行的俞经理依然看好拼车市场,说将来时机成熟后仍有可能继续回到这一行。他说,我国刚刚兴起的“拼车事业”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我们可以结合特有国情,从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堵的现实出发,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拼载的合法性、规范性;进一步完善保险体制,将拼车安全纳入保险规范,制定相应制度;采取多种优惠政策,使其成为真正的“顺风车”、“便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