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家宴:世界上最“难”吃的一顿饭
摒弃古礼的同时,老爷子恪守着他的一套规矩。许多经历过“孔府家宴”的人把这称为世界上最“难”吃的一顿饭。
衢州学院院长助理叶碧是这样形容的:首先不能有声音,吃饭不能出声,放碗筷、放酒杯、夹菜等都不能出声,否则就要罚酒;其次,反应要灵敏,当老爷子双手举杯向你敬酒,并喊“×大人,请!”你要迅速地以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声音回应“谢孔大人!”难度极大。
参加孔府家宴还得提前准备好零钱。
曾任浙江电视台高级编辑的方一新一次刚喝完一碗酒,孔祥楷就直起了身子:“我们孔府有规定,这第一瓶酒,是送的。第二瓶,就要诸位自己掏钱买了。2块6角6分,这里要说明的,钱不找零。”
这可难煞方一新,上哪去找这个带分的零钱。不过,孔府家宴是能打欠条的。
在孔府不足12平方米的小餐厅墙壁上,悬挂着很多装裱的借条。
吃饭如此,祭祀的规矩就更多更严了:2004年衢州直播祭祀大典,直播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刘少博还和老爷子把酒言欢,但直播当天,因刘少博没准备进家庙必须穿的正装,便找老爷子去说情,不想,老爷子寸步不让:“不行,没钱,我给你们买去。”最终刘少博无奈地待在转播车上没进庙。
别样情怀
他从垃圾箱里拎出一袋烂橘子
1996年,衢州电视台制片人陈相约孔祥楷做一期南宗孔氏文化的电视访谈。
在电视台大楼下,老爷子施施然地递给陈相一个干瘪的橘子。陈相剥开吃了,有点儿变味,满腹狐疑地望着老爷子。
老爷子从身旁的垃圾箱里拎出一袋烂橘子,“刚才那一只,味道好不好?”
陈相瞠目结舌,老爷子拿出一个吃了,说:“我们吃不完可以扔了,但农民橘子卖不完该怎么办?”
那年秋天,衢州日报刊发了一组《闲谈橘事》的科普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从橘子栽培到橘花、橘籽、橘皮的合理利用,再到橘汁、橘籽油的生产谈了很多想法。小说的结尾有一个丰富的想象,“当我想到浙西大地向国内外源源不断地供应着鲜橘汁、橘油时,我情不自禁地为即将诞生的系列产品起了个名——鸽铃(英文GREEN绿色)……”
这组署名为“田欣”的文章,作者就是孔祥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