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担心是从第二个坑开始的。去年8月,天气最热的时候,地表的径流开始干涸,缺失了水分的作物引来了大批蝗虫,郑明法家的大儿子何庆生背着农药筒往稻田里喷洒杀虫剂。
烈日当头的时节,何庆生觉得耳后传来异响,他从来没有在田地里听过这样的声音,沉闷而剧烈。他以为自己中暑了,取下搭在头上已经干得扎手的毛巾,想回去浸点凉水。回过头时,发现前方两米处,泥土开始松动,如同沙漏一样,通过一个小孔往下渗。
由于不是瞬时的坍塌,所以何庆生没有感到害怕,他站在原地,希望自己能做一些什么,制止土地努力地往下钻。
连接地表和土地下层空洞的那个小孔变得越来越大,已经下陷几十厘米的地面似乎找到了突破口,开始有土崩瓦解的迹象,何庆生这时才反应过来,如果下陷的土地面积一直扩大的话,那么他站着的地方,马上也会被地下那张不知名的大嘴吞噬,地上的所有东西,包括稻子、药筒还有自己,都会不动声色地被泥土填平。他退了两步,迟疑了,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迈步。
所幸的是,十分钟后,沉陷的面积不再扩大。而已经沉陷的泥土,如失去了筋骨一般,裹挟着快要成熟的稻子,软绵绵地往黑洞深处沉去,速度越来越快,好像地底下有一台马力超强的抽水机一般。
二十分钟后,令人窒息的声响停止,何庆生面前的景象已经大不一样,稻子、泥土统统不见了,探头往洞下望去,只见一股清泉带着一种夏天不可能出现的凉意反涌上来,咕嘟沽嘟冒了几个水泡之后,一切又重归平静。
岩溶塌陷江山是重灾区
在彭里村,这样的无名坑穴并非郑明法一家独有,据说三十年前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到现在,开着大口向天的地坑还有九处。
彭里村的地坑都是在田间地头,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员伤亡,但是在江山的贺村,有一户人家的新房一角塌陷,于是房屋只好推倒重修。还有一户在床底发现蹋陷,幸好只是个小洞,于是拿土填埋了事。
江山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矿产资源管理的吴副科长一直在研究当地地质灾害中比例最高的塌陷现象,他说,在地质灾害比例中,塌陷一项的比重,江山在全省排在首位。
2003年摸底统计,江山地区发现的岩溶塌陷灾害点就有62处,这个数字这些年还在进一步扩大。而彭里村仅仅是众多灾害点中的一个。塌陷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几乎半个江山近1000平方公里都是岩溶地质,也就是说,地底下都是石灰岩。
经过地下水的冲刷腐蚀,石灰岩出现缝隙和空洞,在薄薄的土层之下,已经没有支撑地表的力量了,如果碰上干旱,地下水枯竭,地面上的泥土便会顺着缝隙和空洞往下沉降,严重时便是塌陷。
在他的印象中,江山最大的塌陷处直径有几十米。而岩溶塌陷,省内除了江山以外,金华、杭州也曾出现过,金华双龙洞,就是几个村民往塌陷处向下发掘而得的。
破解
灾害调查防治已经启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共发生岩溶塌陷3000多处,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塌坑总数超过4万个。昆明、贵阳、六盘水等地的岩溶塌陷最为典型。
目前,江山政府已经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对岩溶地质灾害的调查防治。
杭州也在破解这个难题,两年以后,专家将通过计算机建成一个杭州可视三维地下空间模型,届时,杭城地下哪里存在软土地基,哪里有岩溶塌陷,哪里隐伏断裂活动,哪里有地震隐患,都将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