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他的故乡绍兴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但有学者认为其商业味浓过了文化味——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鲁迅
核心提示
鲁迅是绍兴名人,鲁迅的作品中处处流露着绍兴的印记。
绍兴,也是鲁迅的绍兴,在绍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鲁迅”的身影。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绍兴举行了一系列纪念鲁迅的活动。但有学者却认为,而今,他们看到的不完全是鲁迅精神的传承,而是过分浓重的商业痕迹。
经济现象
“鲁迅”相关商标抢注持续升温
王新华最近很是兴奋。虽然在记者面前自称是地道的农民,但他其实是一个公司的老总。最近他成功注册了“三味书屋”、“鲁镇”等香烟类商标,而且已经有温州等地的商人表示要购买。这让他对自己这次的商标投资感到非常满意。
王新华并不急着转手已经完成注册的商标。“他们出价才1.5万,我注册这些商标都花了2000块钱,等等再说。我想自己委托他人经营这个品牌,那样利润更高。”
注册与鲁迅相关的香烟商标,是王新华在接待客户时受的启发。“每次客户来,90%都要去一下鲁迅故里参观,我们也会送一些绍兴特产。但目前绍兴的特产,就是一些霉干菜啊,茴香豆啊,档次太低,酒档次比较高,但又太重,不好带。”于是王新华就想,何不开发一些与鲁迅相关的香烟类产品呢?“所以我注册了‘三味书屋’、‘鲁镇’几个香烟类的商标。这几个都是鲁迅作品里最有名的地方,用它们作名字的香烟,显得有文化,有品位,上档次,一定很有市场。”
王新华对自己的创意很有信心,他希望“三味书屋”和“鲁镇”能够成为绍兴的名牌香烟,并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润。
与鲁迅相关的商标向来是商家抢注的热门,而且一热就是很多年。截至目前,与鲁迅及其作品相关的商标名称已经多达32个,连狂人、子君、男吊女吊等相对冷僻的词汇也已经被注册。几乎每个商标都被注册了多个类别,产品更是不计其数。其中“闰土”等热门词汇的45个类别的商标已经被全部抢注完毕,以“百草园”为商标的商品类别也有22个之多,“孔乙己”则被注册了17个类别,除了大家熟悉的茴香豆、霉干菜、酒有孔乙己牌,连家具、风筝、包装纸等产品也有打孔乙己旗号的。
有关人士指出,一个商标要在全国打响,需要商家付出巨大的努力,而由于鲁迅的文坛地位以及人们对其作品的熟知程度,与鲁迅相关的商标只要注册成功就是产品天然的广告,品牌价值不言而喻。与鲁迅相关的商标抢注战,今后只会愈演愈烈。
“鲁迅”渗入绍兴经济的神经末梢
1981年,正值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绍兴商人灵感一闪,依照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描写的格局,在鲁迅路上重修了咸亨酒店,并在酒店门口置了孔乙己塑像。
虽然不是豪华酒楼,但“店小名气大,老酒醉人多”。自开门营业之日起,咸亨酒店就成了绍兴旅游的必到之处,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酒店也因此生意兴隆。现如今,咸亨酒店俨然成了绍兴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游客们对咸亨酒店的兴趣远大于不远处的鲁迅纪念馆。“咸亨酒店”作为商标,市场价值已达1.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咸亨酒店的“成功”,使更多的绍兴人意识到鲁迅在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文学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笔丰厚、独特的商业资产。
咸亨酒店的案例也开了从鲁迅的作品中“淘金”的先河,一些鲁迅小说中被人们所熟知的地名、人名迅速地变成了一家家商店和琳琅满目的产品。走在绍兴街头,冠以三味、百草园、闰土、阿Q、孔乙己、吴妈、七斤嫂、鲁镇等名字的产品、商店比比皆是,为绍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耗资3.5亿,占地10公顷的鲁迅故里更是绍兴鲁迅经济的重头。新的鲁迅故里在2003年建成,对外开放伊始就尽显龙头风范。2004年度参观游客超过10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集团公司门票收入总数的60%。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鲁迅故里共接待游客174867人次,整个绍兴市在十一黄金周期间550多万元的旅游门票收入中,鲁迅故里就占了一半多。鲁迅笔下的鲁镇、乌篷船、社戏,而今都被开发成了旅游项目。
吃“鲁迅饭”已是绍兴的一种经济现象。绍兴老百姓戏言:“百草园的泥墙根都是钞票。”绍兴市政府的一位官员认为,鲁迅经济光在旅游方面就贡献很大,其他收入更是无法估量。“绍兴有此经济成果,鲁迅功不可没。”
鲁迅纪念馆游客来去匆匆
相对于商家对“鲁迅”二字的热衷,人们对鲁迅的文化价值似乎已经不太关心了。
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记者遇见了老馆员章贵。章贵的曾祖父曾在鲁迅家做过“忙月”(即短工),祖父章运水是鲁迅幼年的玩伴,即《故乡》里闰土的原型。因为这个关系,章贵在鲁迅纪念馆成立后第二年便来馆里工作,一干就是整整40年,曾经担任过纪念馆的副馆长。农民世家忽地就走了文化研究的路,一家人的工作也或多或少和鲁迅有着联系。
“进馆之前,我是个土生土长的绍兴农民。没有鲁迅我可能还要继续过我的农民生活,是鲁迅改变了我的一生。”章贵说。
对鲁迅纪念馆,章老先生熟悉得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纪念馆刚成立的时候,来鲁迅纪念馆的人一天最少也有几十个,多则几千人。而且那个时候来参观的人都带着虔诚与朝圣的心情,每到一处都要仔细阅读文字介绍,有的还做笔记。很多人还向馆员要资料,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鲁迅。
“现在很少有人这么认真仔细的去了解鲁迅。”章老摇摇头说,“鲁迅纪念馆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个旅游景点,买了通票所以才进来看看。每天来的人是不少,但游客就跟赶鸭子一样,哗——进来一群,哗——又走了一群。进来了,大家也只忙着拍照留念,买土特产,能看完所有展厅的人都很少了,鲁迅精神是什么,估计很少有人说得出来,更不用说去学习了。”
“搞鲁迅旅游,经济效益肯定上去了,钞票肯定赚到了,可是有没有文化效益,很难说。”章老说。
专家呼吁
让“鲁迅”回归文化价值
对“鲁迅”的过分商业化,不少学者表示出了担忧。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一次去绍兴,看到绍兴打出了“鲁迅是绍兴第一名人”的旗号。他忍不住对绍兴有关方面人员说,“绍兴打鲁迅的牌子可以,但不能把他商品化,庸俗化。”
过度的商业开发,使一位文化名人和他的作品被庸俗化了。陈老先生举了个例子。在鲁迅故里,一位假扮的祥林嫂拄着一根下端开裂的竹棍,提着讨饭篮,面容悲戚地在游客中走动;而“阿Q”则嬉皮笑脸,插科打诨,尽力装出一副滑稽相,逗得游客发出阵阵笑声。陈老先生说,鲁迅故里是一个纪念文学巨匠的地方,搞这类表演,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文化内涵,更不必说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鲁迅研究专家黄健教授也指出,鲁迅和着血泪倾情塑造的阿Q和祥林嫂这些人物,绝不是供后人娱乐的。此情此景,哪还有当年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情怀?
另一位学者指出,对绍兴来说,鲁迅是一张最好的城市名片,但鲁迅传播的是人文精神而非商业的文明。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用商业和金钱去纪念鲁迅,已经使纪念变了味,如果反过来,为了商业和金钱而纪念鲁迅,那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