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到“网游天下”

www.zjol.com.cn  2006年10月23日 07:06: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也许是一种感恩,如今的义乌商人对“拨浪鼓”情有独钟。他们除了在造小商品市场的时候在大门口竖起“鸡毛换糖”的雕塑,还请专家来探讨“拨浪鼓”文化,并在乡土教材里给下一代上“拨浪鼓”文化的课。

  在记者接触到的一些义乌商人中,在他们的意识中,“拨浪鼓”已经成了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开始涉足传统商业的标志。

  据史书记载,义乌的鸡毛换糖始于清乾隆年间,此后形成规模,世代相传,到抗战胜利时,义乌“敲糖帮”的势力已很大。解放后,即使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期,仍有四五千人外出从事这一行当。改革开放后,这里就渐渐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如今的“拨浪鼓”文化内涵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社会上也有很多版本。不过记者认为,“拨浪鼓”文化最主要的还是,敢闯敢冒、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这同样是众多义乌商人的个性特征。

  经商意识渗透到每一角落

  说义乌是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跟小商品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次采访团一行到义乌的时候,就了解到在义乌最近出现一批穿行于农村手工业大军和市场老板之间的使者。当地人称这群人为经纪人。

  这些经纪人的作用,是将市场老板们的来料分派到分散的农户手中做成成品,然后再集中回收交给老板。正是这群人的存在,让整个义乌几乎是“全民皆商”。采访团也在走访小商品市场之后,来到了义乌郊区的东河乡七一村。

  这里的书记何德兴告诉记者,市场里的商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属劳动密集型手工业产品,从而催生了来料加工市场,在广大农村形成了一支依附市场的就业大军。农村经纪人应运而生、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全村420户人家当中有60%以上的农户经商。

  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目前,与义乌市场有往来的农村经纪人在1万名左右,预计经纪业务年成交额将超过100亿元,直接收益的农民人数达50万,人均增加年收入2000余元。

  旧时商人的事迹不入宗谱,但在七一村刚完成的村志、宗谱当中,记者却看到了两个商人的事迹:办厂的何小平和办托运的何关林。何小平原先在政府部门当公务员。2004年辞去工作后,他就在家中办起了工厂,从事的正是来料加工。1996年底,何关林托运的一卡车货物不幸在山东翻车焚毁,造成90多万元经济损失。但何关林并不赖账,立即到银行借款,将损失的款项如数赔偿给货主。何关林的事业从此越做越大。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余广珠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为了让生意更好 义乌商人“被迫”“排队”健身 2006-09-12
·舍得花大钱"吃螃蟹" 义乌商人1800万元买直升机 2006-08-24
·义乌商人争办行业网站 在网上打造另一小商品城 2006-07-17
·义乌商人斥资2亿元筹建钱塘航空 航班年底上天 2006-07-05
·小商品城的经验全国都想学 义乌商人成了香饽饽 2006-06-06
·三代义乌商人面对市场机遇的博弈 2006-05-26
·"中国制造"在沙特商机无限 义乌商人捷足先登 2006-04-2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