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一天,本报记者走访了我省一些地方的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看看这里的老年人生活得怎么样。
杭州下城区老人公寓
住在杭州下城区老人公寓的邵宝和这几天乐呵了:上周五,杭州金侨艺术团送来文艺演出;周六上午,来自浙江医院、浙医一院等医院的5名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义诊;周日还有西湖小学的小朋友们来看望老人。邵奶奶说,在老人公寓住了14年,“住得舒心,玩得也开心”。
据悉,杭州下城老人公寓目前共住了142名老人,平均年龄82岁,大部分都已经住了几年以上,住得最长的一位老人已有20年之久。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有儿女在杭州本地,但最终选择住在老年公寓。
邵奶奶1992年退休后,和老伴一起住进老年公寓。邵奶奶说,原来住在鼓楼老家,每天要上街买菜,煮饭,还要洗衣服,自己累不说,孩子们也担心老人的安全。两口子住进老年公寓后,这些都由公寓“统包”了,现在的邵奶奶每天惬意地看报纸杂志,“公寓订了8份报纸,每天我都忙着看呢。”
据老人公寓院长李安民介绍,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开心,老年公寓除了改善住宿饮食外,还配备了阅览室、健身房、棋牌室等设施,还经常组织适合老年人的活动。
南湖区新兴街道老年公寓
重阳节前夕,记者来到了嘉兴南湖区新兴街道老年公寓,老年公寓里时时欢歌,处处笑语,50位老人们就像一帮小孩般开心、热闹。
早上一起床,梳洗完毕后,有很多老人就开始早锻炼了。公寓前有一间健身房,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凌小宝虽然已经89岁了,但是对这些器材却熟门熟路,上了“液压式踏步机”,活动开了后又坐上了“下肢功率车”,精神矍铄。在她的带领下,几个以前“胆小”的老人也开始在适合自己的运动器材上活动。还有几个就喜欢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散步,甩甩手。早锻炼结束后,老年公寓的阿姨们已准备好油条、馒头、包子等种类丰富的早餐了。
陆文娟是第一个住进新兴街道老年公寓的老人,“我喜欢住这里,因为大家都是老年人,有话说,再则我还可以发挥余热呢。”陆奶奶以前是妇联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老人之间有点小摩擦或者谁家里不和谐了,她几乎都是第一个知道,耐心地开导,让老人们始终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她还主动自荐为“读报员”,每天都要戴老花镜认真地阅读《钱江晚报》、《浙江老年报》等报刊,然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和养生方法告诉身边的老人。柏老汉开心地说:“老陆比电视机灵光,播报的新闻都听得懂、用得上。”
江山市峡口镇敬老院
10月29日,重阳节前一天,江山市峡口镇敬老院的王振松特意到峡口卫生院免费检查了一下胃,他说:“肠胃好,才能过个好节。”
这个敬老院有57名老人,大部分是五保老人,院长陈洪炎的笔记本里记着每位老人的生日,每年的重阳节,院里要给年龄逢9的老人过集体生日。能在重阳这一天健健康康地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日蛋糕,成了老人们莫大的幸福。
峡口镇敬老院专门设立医疗经费,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从供养经费中列支,其中的120元作为小病包干的费用,直接发到每位老人手中,另外180元由院里负责统筹使用。峡口卫生院每年还给老人们免费体检一次。
在敬老院里,还有跑步机等健身器械,但是干惯农活的老人们显然不感兴趣。敬老院又置了19亩菜地、6亩鱼塘,老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有的挖地种菜,有的割草养鱼,这成了他们最好的锻炼方式。古稀老人黄久水脚步稳健,他说,以前每年都要挂两次瓶,住进敬老院以来,两年多没生过什么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