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貂蝉、王昭君与杨贵妃并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今,借用美女名气而兴起旅游文化并且做得较好还算西施,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众多不同的西施像,许多旅游人士对此是否塑造西施的“标准像”产生争议。
西施故里位于浙江诸暨,据介绍,为了扩大西施故里的影响力,西施故里做了许多的扩建工作,一些远到而来的旅游人士在参观西施故里“历代名媛”里的西施像时,总觉得西施不够美丽,距离心中的美女的距离很远,但有些人却表示,西施的美是不能通过具体的形象体现出来的。
西施的美不够
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张先生,在诸暨待了两天,历游诸暨各处,对于诸暨多处的西施像讲到:“久闻西施美女的美名,但看到许多地方的西施像,还真把我弄昏了,到底哪个是准确的,不过话说回来,画像里的西施不是很美丽,与我心里的美女形象还有一点距离。”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有关人则称,西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留下具体的史料画像,西施标准像实施难度太大。名媛馆里为了再现“西施浣纱”的场景,特意从很多美女艺人的照片里挑选形象、气质比较适合的综合设计塑造了高分子材料模型,经过多次更改才定了下来,但还是得不到游客的认同,旅客把西施想得太美了。
西施之美无法定格
住在诸暨市的何先生表示,西施“标准像”的标准就很难确定,众口难调,即使能标准,标准出来的西施像也像从同一个模式出来的,按照标准刻意出来的西施像将更加糟糕。
记者采访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美哲学的许大平老师,许老师指出:一个好的雕塑作品应该让观者看到历史,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像,人们可以得知通过作品传达的精神。“以前我去过西施故里,但个人认为,名媛馆里的西施只是一个龄家女子,‘西施浣纱’的场景也只是点景制造,而没有借景突出西施的‘神’。”
“鲁迅只有一米五多,但人们把他的塑像做得很高大,虽然有差距但准确地传达了鲁迅的‘神’,西施不像鲁迅一样被现在的人真实看到过,她的塑像多是借助人们相互的传说及一些相关的史料,如果能将西施的标准像真实塑造出来,当然也不无是一件坏事。”许大平老师讲到。
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有关人士则称:每个人心中的西施形象都不一样,每个人对西施形象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做得再美的肖像也会受到质疑,西施的美是无法定格的,如果推行“标准像”可能反倒限制了人们对西施的美好想象,因此他们暂时不会推出西施“标准像”。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话出现的频率很高,人们各有所爱,比如唐代以肥胖为美,而且我国古代以七寸金莲为美,脚越包得小就越修美,而现在的观念却相距千里。
因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随着变化而趋于多元,处于不同时期的人们对西施的美也各有不同。记者认为,尊重大家的多元选择也是美,美存在于个体的心里,同时,因为美的不足,存在抵达美的差距,心里趋于美的想象也成就了人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