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多月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五纵六路”历史文化碎片最终设计方案昨天全部确定。热心市民的好建议也充实到最终方案之中。据了解,部分设计方案已经付诸施工,其余将于近日开始制作。
82处“历史碎片”改了12处
五纵六路历史碎片自从8月初公示后,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设计单位反复论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把重点突出类“碎片”打造成“精品”,最终确定了对12处“历史碎片”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例如,仁爱医院主景雕塑外围水景已改成花坛;水田畈文化中心主景雕塑人数减少,更加突出杭城先民早期活动的文化元素。这些历史碎片将在整治后的“五纵六路”中展现各自的风采。
市民的建议成了“金点子”
历史上,清泰门外曾经是繁忙的盐业聚集地,盐贩穿梭、盐厂云集,流传很广的民谚“清泰门外盐担儿”就是由此而来。按照设计,“盐担儿”雕塑群中有手拉车的雕塑,细心的市民看了五纵六路历史碎片设计方案的公示之后,就给“盐担儿”的设计方案挑出“刺”来。
有位热心市民认为,清泰门外盐担儿的特征是挖沙煮盐,按年代来看,应该是独轮车或牛车,这样的状况民初在候潮门外尚有,所以手拉车的雕像设计不是太符合。而这个建议,已被设计单位采纳。
另外,热心市民还给古墩路上的“划龙舟”雕塑出了不少主意。他们向设计单位提供了不少和老杭州史料有关的图片和材料,使设计方案上对划龙舟的姿势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多种雕塑材质再现历史文化
据了解,“五纵六路”综合整治中,共挖掘和整理重点突出类历史文化碎片10多处,这些“碎片”原真性强、规模较大、重要性强。设计造型上力求与原有环境中的建筑、城市家具及道路指示系统相协调,使其融于城市又能体现自身的特色。
专家向记者介绍,这次历史碎片多用雕塑来表现,每个区几乎都有3到4处的历史雕塑。“而雕塑的材质则倾向于多元化,有铜的,有石雕、也有金属喷漆的。”
比如,新塘路上体现人们改造自然的“围垦”雕塑就是以石雕形式来体现。这组石雕有8米多高,也是五纵六路雕塑中体量最大的一座。而四季青蔬菜基地的透雕,就采金属喷漆,外表看上去,像极了传统的剪纸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