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他又发表了题为《我在这里遇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刁难》的博客:“时间是2006年9月10日,地点是浙江嘉兴。我和搭档包了20个粽子,被店家判定10多个不合格。她的要求是专业的,可是谁能在5分钟之内从一无所知一步到位成为包粽子大师?玩得太认真了,就不是玩了。”
然而,博客作者并没有如自己在博客中声称的那样“点出它的店名”,但事情也并没有就此而止。过了一个多月,10月18日,他又发表了博客《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请抵制粽子》:“粽子大都使用芦苇叶包裹,而芦苇叶是造纸的原料。据统计,我国每年包粽子使用的芦苇相当于生产1000万吨纸使用的芦苇,由于少了这些造纸的原料芦苇,人们不得不转向树木要纸浆,致使大量森林被戕害。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请少吃粽子。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吃糯米!少吃一个粽子,就可能救了一棵树。”
事件回放——受到“刁难”比赛出局
9月10日,“童话大王”究竟在五芳斋店里包粽子时受到怎样的“刁难”?嘉兴当地媒体的记者曾联系过郑渊洁,郑渊洁这样对他们描述:“当时我与搭档欧阳惠玲第一个到达包粽子比赛场地,我就因为说了一句‘包粽子不用洗手吗’,刁难就开始了。本来半个小时就进行完的比赛,评委愣是拖了我们两个小时,导致我们出局。这个评委,我认为她是代表她所在集团的,不能说这是她的个人化行为。关于这件事,我不想再提了。”
嘉兴五芳斋给我们讲述的,是这一事件的另一版本。
“9月10日,湖南卫视《我是冠军》栏目组到了嘉兴,郑渊洁和搭档欧阳惠玲参加了嘉兴站的比赛。当时,比赛有两个选项,采南湖菱和包粽子。在包粽子这一项,湖南卫视选择了和我们五芳斋合作。比赛规则是湖南卫视定的,所包的粽子以‘不漏米’为评判标准。”五芳斋的一位副总经理介绍。
嘉兴五芳斋公司员工、包粽子比赛的唯一评委徐春彦说:“在比赛过程中,我完全按照湖南卫视导演的要求来评判的,对选手没有任何不礼貌和不公正行为,和他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我为什么要刁难他?”徐春彦提供了一张当时的现场照片,包粽子的桌子上放着几个不锈钢盆。“那里面装的是水,就是事先准备给各位选手洗手用的。”
“当时,参加包粽子比赛的一共有4个组。他们一组共包了20个粽子,但有七八个漏米了,根据栏目组的评判规则,这些都要返工,所以我就要他们将漏米的几个粽子重新包过。”徐春彦说:“其实在4组中,在我看来,他这组是包得最好的,但后来他们还是被淘汰出局了,我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低级错误——包粽子用箬叶而非芦苇
如果说前两篇博客对嘉兴粽子的无端攻击让五芳斋人感到愤怒的话,“为救大树抵制粽子”的博客则让五芳斋人感到好笑。
“作者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也许有些地方的粽子是用芦苇叶包的,但我们南方大部分地方的粽子用的是野生箬叶。箬叶在安徽、江西和浙江西部地区的山上有很多,自生自灭,不采摘它也会掉落。五芳斋一年要包1亿多个粽子,所需箬叶量大约是1000吨左右,我们一年只在8月份收购一次野生箬叶,其他月份的箬叶不符合包粽子的要求。郑先生所说的‘少吃一个粽子,就可能救了一棵树’的说法是可笑的。”五芳斋的魏明荣副总裁说。
箬叶具有天然的防腐作用,并能够赋予粽子一种特有的清香。用箬叶来包粽子,突破了粽子包裹材料的季节局限,使粽子成了四季可食的普遍美食。不仅如此,箬叶采摘还为许多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为了保证箬叶的质量和数量,五芳斋在江西靖安县开发培育了百万亩天然箬叶基地。“在采摘季节,当地的农民通过采摘箬叶,每天可以赚到60~70元,每年我们从江西收购的箬叶总额就达到500多万元,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