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判断失误,黄银荣手头囤积的钢材让他亏损了几百万元。
1996年,元气大伤的黄银荣只身来到了新疆,因为有朋友告诉他,在新疆可以跟哈萨克斯坦做钢材贸易。那年,他已经48岁了。
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护照难办……这些困难黄银荣都克服了。靠着自己的诚信,黄银荣敲开了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钢铁厂的大门。从120吨的小生意起步,短短几年之内做到几万吨。
“越是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越是要注意风险。”第三次能够支配巨大财富时,他开始变得小心谨慎。
经历过以前两次大亏损,第三次创业成功的黄银荣显得更加淡定,所以2005年钢价再次波动,沉得住气的他得以保存实力。当时,全国钢铁贸易形势一片大好,钢材贸易也越来越赚钱,黄银荣却嗅到了风险。他开始削减自己的贸易量。他的这一决定救了企业一命——尽管2003、2004年的钢材价格上涨令他少赚不少钱,但这与2005年钢材价格的“雪崩”相比,就无关紧要了。
“大概是从2005年4月开始,钢材价格下跌,一吨板材从7000多元跌到3800多元,价格暴跌一半。如果我手上囤了10万吨的话是什么概念?好几个亿没了!”
黄银荣说,当时许多做钢材生意的人,都把之前辛苦赚到的钱都赔了进去。“吃一堑,长一智,我的经历告诉我,看上去涨势越好的生意,越有危险。防范风险真的很重要。”
感言:越是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越是要注意风险。越是低谷,越要坚持寻找机会。这是我大半辈子经商的经验。
路遇强手,我放弃了
失败原因:竞争对手实力强大
教训:生意做大了,最需要不断学习
走在乌鲁木齐街头,提到火车头国际采购基地,不论当地的市民还是到新疆做外贸的商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掌舵这个“火车头”的就是浙江商人钱金耐。带着300元来闯新疆的毛头小伙,如今已成为拥有十多亿元资产的企业老总。商场如战场,稍不留神,就可能输得一塌糊涂,钱金耐也曾踩空过一脚。
1985年,年仅20岁的钱金耐,揣着家里凑的300元钱孤身一人来到新疆。他发现在新疆做机电产品的人很少,于是办起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靠吃苦耐劳,慢慢积累了100多万元。
1995年,钱金耐觉得电缆生意市场很大,还为此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新疆每年生产优质铝4万吨,留在本地市场的只有3000吨;年产优质铜2万吨,留在本地只有2500吨。新疆有6个亿的电缆市场,但本地市场只能提供1.5亿元电缆产品。有原料,有市场,就差一个生产企业——开办电缆厂无疑是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的。
几个月后,钱金耐和另一家公司合作,共同投资2500万元成立乌鲁木齐电缆厂。电缆厂于1996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获利,合作伙伴夸赞他做事有效率,眼光又独到,钱金耐也以为找到了一架扶摇直上的电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正当钱金耐披挂上马,准备扩大市场的时候,一个拥有几亿元资金的竞争对手出现了。双方开始打起了市场争夺战,对方以代客户垫资的战术来抢市场,钱金耐统领的乌鲁木齐电缆厂只有两千多万元资金,“寡不敌众”,陷入了严重的被动局面。
“那时,整夜整夜失眠。最后决定采用‘敌强我退’的战略。”钱金耐回想起当年的失败,仍沉浸在痛苦中:“最后只能转让股权。”经过这次意料之外的失败,钱金耐在商场沉默了很长时间,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MBA,开始给自己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