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3个浙商的几次大亏 他们用重金“买”来经验教训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0:22:1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感言:因为开始走得太顺,失败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年轻稚嫩:靠自己的水平、经验,对市场的把握明显不够。市场经济既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激情,学习还是很重要,市场一直在变化,聪明的人也需要不断学习。要不是那时候经历的失败,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我在心里仍是很感谢当初的那段经历。

  最困难时,我不敢回老家

  失败原因:轻易转行,质量不过关

  教训:做贸易和做实业,不是一回事

  进入乌鲁木齐工业区,远远地看到一幢圆顶的白色建筑,非常惹人注目。随行的司机告诉我们,那就是张仙德的“白宫”了。因为为人耿直待人诚恳,张仙德被推选为新疆台州商会的会长。

  张仙德已经在新疆呆了整整20年,头10年一个子一个子攒起来的200万元,因为缺乏经验,不到1年就赔个精光。

  17岁那年,张仙德向哥哥借了400元钱,从台州来新疆谋生。一开始,他在新疆沙湾做瓦工,后来发现老乡们做商贸赚钱更快,便来到乌鲁木齐,在商贸城里开始做服装等小生意。

  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熬了近10年,张仙德终于积累了200万元资金,开始谋划自己的未来。1993年,张仙德和朋友共同投入了400万元,办了一家塑料厂。“新疆原料很丰富,台州那时候做模具的人很多,市场应该是挺大的。”

  尽管家乡有很多人做塑料,做模具,张仙德自己以前却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对模具一窍不通。以前他做贸易,只要能拿到货,然后卖掉就行了;但办实体企业要管原料、加工、销售,另外还有工人管理、财务管理、风险计算、质量体系等,他都不了解。

  接第一单生意,张仙德很紧张,因为是生手,结果,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一下子又找不到有经验的师傅解决问题,企业马上陷入了危机。后来几笔生意,也因为质量问题频频出现退货。

  为了取得新客户的信任,张仙德只能同意对方先发货再付款的条件,资金链很紧张,结果仅仅一年时间,这400万元就赔了个精光。

  对张仙德来说,这是经商生涯中最为黑暗的一段日子。十年辛苦打拼的钱全部赔光,还欠下了老家乡亲、朋友们160万元巨款。“那段时间我连家都不敢回,觉得没脸见老乡。”张仙德说。

  但张仙德并没有放弃,他时刻关注着市场,准备觅机东山再起。

  1997年,机会终于来了。张仙德的朋友告诉他有一笔塑料包装业务可做,并预付了他20万元货款。张仙德决定单干,从老家找了个经验丰富的模具师傅,严把质量关,8个月就赚进了90多万元。通过这笔业务,张仙德意外发现,塑料加工行业在新疆还是空白。一年后,张仙德和爱人叶浓娟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德海塑业发展有限公司。

  如今不少大牌子都找它提供饮料瓶,年产量达1亿个瓶。“现在我们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很多订单都是找上门来的。”

  感言:从做贸易转型到做实业,真的需要做足准备。当初只看到机会,没来得及做任何分析,没考虑各种会碰到的问题,就急着去做,结果输个精光。无论做什么,质量都是关键,我第二次创业就特意从台州请了两位技术工人,把关产品质量。质量好了,客户自然会找上门。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张妍婷 钟慧丽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亿元投广告 千万买游艇 浙商“大手笔”赚尽眼球 2006-11-28
·脑瓜子比钱袋子重要 50万浙商前仆后继逐浪上海 2006-11-28
·浙商在非洲进行资源开发 诚心就是“炼金术” 2006-11-27
·20万美元遨游太空 40岁神秘浙商勇当中国第一人 2006-11-26
·在沪浙商共议未来发展关键词 超越红海守法诚信 2006-11-25
·文具袜子都被浙企包了 浙商挤上奥运“大餐桌” 2006-11-22
·浙商借道央视闯市场 央视黄金广告浙企摘走1/10 2006-11-21
·浙商高价叫卖上海写字楼 弃租求售偏重短期收益 2006-11-2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